[发明专利]一种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7915.0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郭莲仙;王佳婷;钟粤平;王伟琪;洪佳彬;尚俊康;林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励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7 | 代理人: | 孙鑫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砷形态 冬虫夏草 鉴别 丰度 野生冬虫夏草 标准曲线绘制 被测样品 标准溶液 情况检测 日常检测 省时 省力 配制 超标 应用 |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生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本发明建立在冬虫夏草中砷及砷形态日常检测的基础上,直接将不同砷形态的相对丰度应用于冬虫夏草的掺伪鉴别。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不同砷形态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b、冬虫夏草中不同砷形态相对丰度的测定;c、被测样品中不同砷形态相对丰度与步骤b中测得的不同砷形态的相对丰度对比。本发明在对冬虫夏草中有害物质(砷)超标情况检测的同时,还能进行掺伪鉴别,省时省力,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产品鉴别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鉴别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尸体的复合物,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主产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海拔一的高山草甸土中,系我国传统的珍惜名贵药材和滋补品。冬虫夏草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甾醇类、核苷类、多糖类、甘露醇、氨基酸等功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抗肿瘤、抗疲劳、降血糖、抗菌等多种功效。由于其生活史复杂、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加上盲目的开采,野生冬虫夏草资源严重萎缩,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其价格飙升,也导致了市场上伪品的泛滥。因此冬虫夏草掺伪研究及质量控制已经越来越受人关注。
目前,用于掺伪鉴别的检测方法是主要分为四类:(1)性状鉴别:比如从外观形态、颜色质地、气味等方式,建立在冬虫夏草主要成分的检测;(2)显微鉴别: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特征,包括体壁细胞表面、体壁细胞侧面、短刚毛等特征;(3)理化鉴别:理化鉴别相对而言能更准确、直观地得出鉴别结果,分辨能力较强。化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含核苷类、多醇类、多糖,另外还含有机酸、维生素、无机元素及其它化合物,基于这些化合物的组成,现在应用于冬虫夏草的理化鉴别方法主要有: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联用质谱)、近红外光谱等;(4)分子鉴别:目前运用较广的是基于ITS序列的同源性对冬虫夏草进行掺伪鉴别。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这两类鉴别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冬虫夏草与其混淆品的鉴别,特别是对一些已经加工成胶囊或片剂的冬虫夏草制品,这两种基于形态学的鉴别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用。而理化鉴别和分子鉴别都需要对待测冬虫夏草进行专项检测,因此,需要耗额外的人力物力。
自2016年初,冬虫夏草被爆出砷含量超标事件,因此目前各大检测机构加强了冬虫夏草的砷及砷形态的检测。本发明建立在冬虫夏草中砷及砷形态日常检测的基础上,惊奇地发现,砷形态的相对丰度被用作标记来区分掺假的野生冬虫夏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鉴别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方法。本发明建立在冬虫夏草中砷及砷形态日常检测的基础上,直接将砷形态的相对丰度应用于冬虫夏草的掺伪鉴别,通过一次检测,做到在对冬虫夏草中有害物质(砷)超标情况检测的同时,还能进行掺伪鉴别。因此,本发明省时省力,成本低。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野生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不同砷形态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b、冬虫夏草中不同砷形态相对丰度的测定;
c、被测样品中不同砷形态相对丰度与步骤b中测得的不同砷形态的相对丰度对比,并且被测样品中不同砷形态相对丰度与步骤b中对应的砷形态的相对丰度的差值Δγ≤±0.8%,则被测冬虫夏草样品为真品。
进一步地,不同砷形态为三价砷(AsIII)、五价砷(AsV)、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砷甜菜碱(ASB)。
进一步地,不同砷形态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如下:
(1)准确称取不同形态的砷标准溶液适量于标准溶液瓶中,配制成不同形态的砷标准溶液使用液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未经广东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7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