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7266.4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0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景;朱洪亮;张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成富;朱洪亮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张兵兵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示踪剂 固体示踪剂 监测 不溶于水 混合液 分析测试 监测井 可视化 可信度 数据化 水混合 注入井 荧光 显微镜 取样 油藏 分辨 裂缝 配制 瓶颈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该井间监测方法包括:1)选择不溶于水的荧光固体颗粒为固体示踪剂;2)将固体示踪剂与水混合,配制示踪剂混合液;3)将示踪剂混合液由注入井注入,然后在监测井取样,检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采用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为示踪剂,可以实现显微镜下的肉眼分辨,分析测试更加明确,做到了示踪剂监测由数据化到可视化,增强了示踪剂技术的可信度,突破了示踪剂监测对油藏中有无裂缝无疑判断的瓶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示踪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及时、准确地分析、掌握被开采油层内油、气、水等各种流体的驱替、运移状况和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措施改善开发效果,需要采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对有关油、气、水井进行监测,录取相关资料。
申请公布号为CN10361523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微量元素井间示踪剂及其应用,其是利用在地层及其所含流体中没有或含有极微的微量元素作为示踪剂,采用高分子亲水性络合物与稀土元素进行络合配制示踪剂,从注入井注入,然后按一定的取样规定在周围产出井取样,监测其产出情况,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示踪产出曲线。该微量示踪剂是一种化学示踪剂,虽然具有用量少、种类多、检测精度高等优点,但是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使用了ICP-Q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检测,检测程序复杂,费用较高;二是六氟磷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操作过程、废料处理危险程度较高;三是由于使用了稀缺的稀土元素,造成示踪剂的成本较高。另外,其监测结果不能对油藏中是否存在裂缝及其开度进行直接反映和计算。
现有的油田井间监测技术由于使用复杂的监测仪器,导致监测成本较高,监测工艺复杂。所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描述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及相关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从而解决现有井间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成本高、监测工艺复杂,不能对油藏中是否存在裂缝进行直观反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不溶于水的荧光固体颗粒为固体示踪剂;
2)将固体示踪剂与水混合,配制示踪剂混合液;
3)将示踪剂混合液由注入井注入,然后在监测井取样,检测示踪剂的产出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固体示踪剂的井间监测方法,采用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为示踪剂,可以实现显微镜下的肉眼分辨,分析测试更加简单,做到了示踪剂监测由数据化到可视化,增强了示踪剂技术的可信度,突破了示踪剂监测对油藏中有无裂缝无疑判断的瓶颈。
步骤1)中,所述固体示踪剂的密度为0.95-1.3g/cm3,粒径为1-200μm。所述固体示踪剂在pH=5~7、矿化度为1.0×104~5.0×104ppm、温度为80~95℃的水样中,不发生变形、褪色、蚀斑现象。
步骤1)中,所述荧光固体颗粒在光照下发出彩色荧光。所述彩色荧光为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银白或蓝色荧光等。采用上述发出鲜艳荧光色的固体示踪剂,可方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肉眼分辨,可以直观判断示踪剂的存在并有利于后续监测结果的分析。
步骤2)中,固体示踪剂与水混合时的质量比为(0.1-5):100。
步骤3)中,示踪剂的注入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A=S×Vp×μ (1);
Vp=L·B·H·A·y·c·a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成富;朱洪亮,未经张成富;朱洪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7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