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纤维导油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6195.6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云;周晚来;易永健;谭志坚;杨媛茹;汪洪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4H1/4266 | 分类号: | D04H1/4266;D04H1/492;D04H1/4382;D01C1/02;D01C1/04;D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纤维 油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纤维导油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1)将已脱胶的麻纤维类原料放置于酸或酶溶液中浸泡处理;2)将步骤1)所得的麻纤维类原料铺成纤维网,纤维网规格为50‑200g/m2,经单面或双面水刺工艺,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导油膜在结构上具有外紧内松的特点,外层麻纤维结合的比较紧密,而内部麻纤维分布的相对蓬松,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在保持膜片完整性的前提下使其具有更高的吸油性和导油性。且同时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耐热性能。是一种成本低廉,制造方便,应用广泛的导油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纤维导油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香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甚至比一般香烟的口味要多出很多,也像香烟一样能吸出烟、吸出味道跟感觉来。主要是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电子烟又是一种非燃烧的烟类替代型产品,它与普通香烟的某些特点相似,能够提神、满足吸烟者的快感和多年养成的使用习惯。但又与普通香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电子烟不燃烧、不含焦油、不含普通烟燃烧时产生的会导致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460余种化学物质,从而去除了普通烟中的致癌物质。不会对他人产生“二手烟”的危害及污染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便携式注油电子烟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现有的电子烟都是通过雾化丝发热使上的油产生烟,使使用者吸取到烟雾。导油棉是电子烟产品中的常规部件,其作用是将烟油传导到加热部进行加热蒸发,导油棉一般采用棉花制成,而细菌在棉制品中能够大量繁殖,在使用时抗菌性能差,需要经常更换导油棉。另外针对现有的电子烟在使用时,瞬间输出的功率过高,使得脱脂棉或普通粘胶纤维制成的棉芯在热丝中的状态过紧,导致不畅,棉花制成的导油棉在加热部件作用下容易发黑糊化,产生焦糊味,影响吸烟体验,因而,使用者不得不频繁更换导油棉,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和材料成本。现有技术中针对导油棉的改进技术较少。同时现有的导油棉吸水性和吸水速率差,雾化器无油干烧,用户在使用时体验不佳,而且现有技术中针对导油棉的改进技术较少。
由此可见,能否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烟用导油膜,并提供其制备方法,使制备的导油膜具有吸水性、吸水速率和抗菌性好的优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麻纤维导油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将已实施脱胶处理的麻纤维类原料放置于酸或酶溶液中浸泡处理;
2)将步骤1)所得铺成纤维网,纤维网规格为50-200g/m2,经单面或双面水刺工艺,即得。
优选地,所述麻纤维类原料包括重量份占0~40wt%棉纤维和麻纤维;进一步优选地,麻纤维包含苎麻、亚麻、大麻、红麻、黄麻中的一种或几种,尤其以苎麻纤维为佳。
优选地,将步骤1)所得的麻纤维类原料在190-240℃条件下,烘干10-30分钟。采用上述条件进行烘干,可进一步加强麻纤维类原料的热稳定性能。
优选地,所述麻纤维类原料为100wt%的苎麻纤维,采用上述原料所制备出的导油膜具有较强的导油性,还具有热稳定性高、抗菌的优点。或,所述麻纤维类原料为80wt%的苎麻纤维和20wt%的棉纤维。采用上述比例的麻纤维类原料主要是综合了吸油性、抗菌性、热稳定性以及加工性得出的结果,从吸油性、抗菌性和热稳定的角度讲,100%的苎麻纤维都是最佳的,但是具有一定的加工难度,综合成本的角度来说,20%的掺杂量即可达到最优的效果,既不会增加加工难度,又能保持优秀的性能。
关于步骤1),优选地,所述步骤1)为:将麻纤维类原料放置于浓度为1%-3%的盐酸溶液中,在40-90℃的条件下浸泡1-2小时。
或,将麻纤维类原料放置于酶溶液中,在20-30℃条件下浸泡12-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6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流异型风道自动控制除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胶化纤布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