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4775.1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约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20 | 分类号: | E04H15/20;E04H15/58;E05F15/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王灏增 |
地址: | 3130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消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气膜由于结构特性,均未设置消防排烟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明火产生的烟雾无法排出,浓烟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呼吸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死亡;据了解,常用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通常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约占0.06%,当其浓度达到2%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在火灾发生时,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速度5倍,其产生的能量超过火5-6倍。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温度极高的浓烟,在2分钟内就可形成烈火;除此之外,浓烟的出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对气膜内的人员存在生命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解决当发生火灾时,膜内的人员存在生命威胁,安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包括内膜、外膜和排烟部件,所述内膜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膜上,所述内膜、外膜与所述连接件形成至少两个腔体,所述腔体之间连通,所述内膜与所述外膜上均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开孔,所述排烟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孔位置,所述排烟部件外边缘与所述内膜和外膜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烟部件包括熔丝和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边缘通过所述熔丝与所述内膜和外膜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烟部件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开孔处,所述框架外边缘与所述内膜和外膜封闭连接,所述防水板通过所述熔丝密封设置在所述框架中部。
进一步,所述熔丝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设置在所述熔丝的两侧,所述熔丝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防水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一侧与所述框架铰接。
进一步,所述外膜上表面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开孔位置处,所述挡板面积大于所述开孔的面积,所述挡板一侧与所述外膜铰接,所述挡板与所述外膜可解除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膜上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外膜和所述挡板连接。
进一步,传动部件包括控制器、电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外膜上,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挡板上。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与所述外膜连接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包括内膜、外膜和排烟部件,所述内膜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膜上,所述内膜、外膜与所述连接件形成至少两个腔体,所述腔体之间连通,所述内膜与所述外膜上均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开孔,所述排烟部件设置在所述开孔位置,所述排烟部件外边缘与所述内膜和外膜密封连接。这样,在内膜与外膜上均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开孔,在开孔位置设置排烟部件,当发生火灾时,排烟部件打开,由于气膜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排烟部件将燃烧时产生的浓烟排出气膜,大大减少高温且混有有毒气体对气膜内的人员的伤害,高温浓烟的有效排出,可以有效减缓明火的蔓延速度,同时,浓烟的及时排出,增加了气膜内的人员的视野范围,为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有利于火灾情况下,明火产生的浓烟排出,保证气膜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排烟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消防排烟的气膜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排烟部件,101、熔丝,102、防水板,103、安装架,1031、第一夹持体,1032、第二夹持体,104、挡板,105、传动组件,1051、控制器,1052、电机,1053、第一连接杆,1054、第二连接杆,106、框架,2、内膜,3、外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约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约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4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