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4692.2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7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薛博;韩连昌;刘勇;刘琼;王羽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8/26 | 分类号: | B65D88/26;B65D88/64;B65D90/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多层 缓冲 结构 堆积 煤矿 煤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炭仓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煤矿用的煤仓多为一个普通的箱式结构,在盛放煤炭时均为直接倒入到煤仓中,在大量的煤炭向煤仓内部倒入时,这些煤炭从高处向下掉落时带来的压力和加速度较大,在煤炭层层堆积时会因此增大密度,这样在后期需要取出煤炭时会因为煤炭堆积较紧密而造成难以向外流出,使用较为不便。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以解决现有的煤矿用的煤仓多为一个普通的箱式结构,在盛放煤炭时均为直接倒入到煤仓中,在大量的煤炭向煤仓内部倒入时,这些煤炭从高处向下掉落时带来的压力和加速度较大,在煤炭层层堆积时会因此增大密度,这样在后期需要取出煤炭时会因为煤炭堆积较紧密而造成难以向外流出,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带有多层缓冲结构防堆积的煤矿用的煤仓,包括进煤漏斗、缓冲筒、一号缓冲台、缓冲台固定架、缓冲斗、二号缓冲台、存煤仓、仓门滑轨、仓门、出煤口和液压缸;所述存煤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三个出煤口;所述出煤口的两侧均固定对称安装有一组仓门滑轨;所述仓门滑轨的内侧均活动嵌入安装有一个仓门;所述存煤仓的一侧顶部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三组液压缸,且每组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分别与三个仓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存煤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三个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进煤漏斗;所述缓冲筒的顶部内侧通过缓冲台固定架固定安装有一个一号缓冲台;所述缓冲筒的内侧还固定安装有一个缓冲斗;所述缓冲筒的底部内侧还通过缓冲台固定架固定安装有一个二号缓冲台。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缓冲台和二号缓冲台中间高外侧低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缓冲台和二号缓冲台的底部外径比缓冲筒的内径小50cm。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斗为底部为设有开口的漏斗状结构,且这个开口的直径为80cm。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缓冲台、缓冲斗和二号缓冲台为依次向下配列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号缓冲台、缓冲斗和二号缓冲台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从进煤漏斗放入的煤炭会通过进煤漏斗底部的通孔落到一号缓冲台的顶部,在煤炭下落到一号缓冲台顶部时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入缓冲斗内部的煤炭会通过缓冲斗底部的通孔落到二号缓冲台的顶部,再次起到缓冲作用,一号缓冲台、缓冲斗和二号缓冲台的安装方式会使煤炭在下落时不断反复起到缓冲作用,可使煤炭进入存煤仓时分散进入,并且进行堆积时的压力减小,避免煤炭堆积较紧密造成后期难以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号缓冲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缓冲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煤漏斗-1;缓冲筒-2;一号缓冲台-3;缓冲台固定架-4;缓冲斗-5;二号缓冲台-6;存煤仓-7;仓门滑轨-8;仓门-9;出煤口-10;液压缸-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4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运输系统和内衬袋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挤推器及流体排放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