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基因融合增强植物抗蚜性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82638.4 申请日: 2017-11-07
公开(公告)号: CN107937424A 公开(公告)日: 2018-04-20
发明(设计)人: 唐克轩;马嘉伟;潘琪芳;付雪晴;张婷婷;钱虹妹;赵静雅;马亚男;王宇婷;孙小芬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62 分类号: C12N15/62;C12N15/82;A01H5/00;A01H6/46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 代理人: 王毓理,王锡麟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因 融合 增强 植物 抗蚜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V-ATPase subunit E和COO2 双基因融合增强植物抗蚜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蚜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小麦主要种植地区小麦生育期间气温升高,出 现“暖冬”,致使蚜虫危害猖獗,每年在小麦生产上因蚜虫及其传播的病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 分严重。目前植物介导的RNAi技术作为农作物抗虫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 技术就是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相应昆虫特异基因的dsRNA,昆虫食用寄主植物后,其相应的 基因被沉默而表达量下降,造成昆虫的死亡,从而起到控制害虫危害的作用。因此利用植物介 导的RNAi技术培育抗蚜品种能够达到安全、持久、高效防治蚜虫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实际应 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基因融合增强植物抗蚜性的方法,利用了V-ATPase通过水解ATP产 生能量从而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以及桃蚜唾液腺酶类基因COO2在蚜虫合成酶过程上 的重要特性,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抗虫转基因植物具有只对目标害虫有效,而对非危害生 物没有影响的优点,植物表达产生的抗虫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成本 低,利于推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蚜虫功能的基因dsRNA,其具体融合自蚜虫的V-ATPase subunit E和COO2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所述的Seq ID No.3,通过将蚜虫的V-ATPase subunit E(Seq ID No.1所示)、COO2基因 (Seq ID No.2所示)以及V-ATPase subunit E和COO2基因部分片段融合片段基因合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基因融合增强植物抗蚜性的方法,通过从桃蚜(Myzus×persicae)的 V-ATPase subunit E基因、COO2基因以及V-ATPase subunit E基因和COO2基因部分序列融合 片段分别构建得到具有抗蚜虫功能的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转入农杆菌,以该农 杆菌侵染小麦幼胚,分别在小麦中表达产生V-ATPase subunit E、COO2基因以及V-ATPase subunit E和COO2双基因的dsRNA,从而达到趋避蚜虫的目的。

所述的表达载体,通过构建玉米ubiquitin-1启动子驱动V-ATPase subunit E,COO2基 因以及V-ATPase subunit E基因和COO2融合基因沉默载体,即RNAi载体。

所述的ubiquitin-1启动子具体为:组成型启动子。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即RNAi载体,其基于dsRNA构建得到。

所述的dsRNA包括:

1)由Seq ID No.1所示的在植物中表达的核苷酸和其反向互补序列;

2)由Seq ID No.1所示的在植物中表达的核苷酸和其反向互补序列;

3)由Seq ID No.3所示的在植物中表达的核苷酸和其反向互补序列,由Seq ID No.1所示 的核苷酸和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组成。

所述的抗蚜性包括:

1)在防治蚜虫中的应用或在制备防治蚜虫产品中的应用;

2)在促进蚜虫死亡中的应用或在制备促进蚜虫死亡产品中的应用;

3)在抑制蚜虫生长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抑制蚜虫生长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所得在小麦中表达桃蚜相关基因V-ATPase subunit E、COO2以及 V-ATPase subunit E和COO2融合片段表达cDNA的序列的dsRNA,导致麦蚜产生致死效应, 并且V-ATPase subunit E和COO2融合片段表达cDNA的序列的dsRNA抑制蚜虫效果最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于适用于本发明的植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适合进行基 因的转化操作,如各种农作物、花卉植物或林业植物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DE1005:proUBI:V-ATPase subunit E+COO2载体构建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转ubiquitin-1启动子驱动V-ATPase subunit E+COO2基因T1代小麦PCR 鉴定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2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