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2556.X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潘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柏霖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租车平台的不断发展,现有租车服务已经广泛应用。现实中,被出租车内一般缺少监控系统,当租车人酒驾时,租车平台很难预知,从而不能及时发现危险。特别是,各地政府都提高了对公交安全的重视程度,而车内得酒精等气体不借助传感设备,一般很难发现,大多数驾乘人员普遍缺失车内有害气体的防范意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出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系统,该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定位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乙醇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乙醇含量;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乙醇气体进行处理,当乙醇浓度超过一预设浓郁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执行器,用于发出可见/可听报警信号,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租车平台;该乙醇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旁热式结构,包括:由外表面自带有2个平行且分立的环形金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涂覆在陶瓷管表面的敏感材料、穿过陶瓷管的镍铬合金加热线圈组成,每个金电极上连接有两根铂丝引脚;该敏感材料是一种改进型敏感材料,其由ZnO纳米纤维和三元金属氧化物CuZnSnO4纳米棒混合而成,两者的质量比为3:1。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所述乙醇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租车平台,能够有效对出租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增加了安全级别。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系统,该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定位模块1,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乙醇气体传感器2,用于检测车内乙醇含量;处理器3,用于对所述乙醇气体进行处理,当乙醇浓度超过一预设浓郁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执行器4,用于发出可见/可听报警信号,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租车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监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执行器4相连的视频采集模块6,用于在乙醇气体浓度超过一预设浓度阈值时开始采集车内视频。
通过上述乙醇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租车平台5,能够有效对出租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增加了安全级别。
上述所述的乙醇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旁热式结构,包括:由外表面自带有2个平行且分立的环形金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涂覆在陶瓷管表面的敏感材料、穿过陶瓷管的镍铬合金加热线圈组成,每个金电极上连接有两根铂丝引脚。
本实施例中,该敏感材料是一种改进型敏感材料,其由ZnO纳米纤维和三元金属氧化物CuZnSnO4纳米棒混合而成,两者的质量比为3:1,将ZnO纳米纤维、CuZnSnO4纳米棒按照质量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乙醇,调制成糊状浆料,将其涂敷于陶瓷管上,待浆料凝固后在96℃下烘干5h,得到敏感材料,进而得到本发明所述乙醇气体传感器。
通过上述敏感材料中,ZnO纳米纤维、CuZnSnO4纳米棒的质量比例控制为3:1,使得该乙醇气体传感器对乙醇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起到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其中,该ZnO纳米纤维是通过聚乙烯醇和硝酸锌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其平均直径为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柏霖,未经潘柏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2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