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工况条件下取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2488.7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斌;张义甫;雷涛;朱建华;戴合理;陈敏;闵召辉;韩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沥青路面 现场 地热 再生 工况 条件下 取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旧路面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模拟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工况条件下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经过长时间的空气、雨水、紫外线、温度交替、车轮荷载的共同作用后会产生老化,形成各种各样的路病,传统的养护方法是铣刨重铺,但这种方法工序多、投资大、铣刨产生大量废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就地热再生(HIR)是通过现场加热、耙松、喷洒再生剂和(或)热沥青、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100%就地再生利用,不产生废料,施工速度快,交通影响小、效率高。与传统铣刨重铺工艺相比,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施工质量高、路面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前,需要根据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进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对于就地热再生施工后的质量控制起决定性作用。而对原路面进行取样是样品判断原路面的老化程度,进行试验确定再生剂添加量和新料添加量,完成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前提。
目前,国内外对于旧沥青混合料现场取样方法包括路面切割法、钻心取样法、破碎取样法等,如中国发明专利文献《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公开号:CN107122591A)、《一种用于实体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公开号:CN106872298A)、《一种干拌法废胶粉改性废食用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6633950A)、《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生产方法》(公开号:CN105601176A),均采用传统的钻芯取样法和破碎取样法等进行取样。中国专利文献《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取样段落确定方法》(公开号CN104504216A)主要是对取样段落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但对具体的取样方法并未研究改进。而专利文献《一种自清洁沥青混合料取样装置》和《一种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取样方法》(公开号:CN105203744A),主要是针对现场和拌合场等地点的热态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的。对于就地热再生施工前的处于常温状态的原路面老化沥青混合料,仍需要采用传统取样方法进行。传统取样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传统方法取样只考虑了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自然老化,并未考虑就地热再生施工时加热造成的原路面沥青二次老化,采用该样品经试验确定的再生剂添加量不足以完全弥补、恢复发生二次老化后的原路面老化沥青的性能;
由于采用强制破碎方式,会打碎旧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且打碎的比例是随机的,不可控的,破坏了原路面的级配。采用该沥青混合料样品经室内试验得到的级配(试验级配)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真实级配不符,依据该试验级配进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结果与施工中的实际工况不符,无法保证再生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足,提出了一种模拟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工况条件下取样方法,在模拟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工况条件下进行取样,既顾忌到了路面自然老化,也考虑到了路面热再生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老化。采用热熔软化取样,不改变混合料性状。
本发明主要任务是适应就地热再生技术工艺特点,提供一种专用于就地热再生工程的模拟工况取样方法及具体实施手段。在就地热再生工程中,通过本发明模拟工况取样方法进行原路面旧沥青混合料取样,不破坏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和级配,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确定的再生剂添加量充分考虑了就地热再生施工加热造成的二次老化,可将老化沥青性能恢复至最佳状态。就地再生施工后,实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可控,保证施工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本发明模拟沥青路面现场就地热再生工况条件下取样方法,其步骤是:
步骤1,在拟修复的沥青路面区域内,选定沥青路面混合料取样点。
步骤2,根据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设计方案,获取模拟参数:
施工设计方案中加热墙加热强度Q(或称为加热温度)。
沥青路面设备(加热车)加热参数:加热循环次数n(即:加热车数量,加热车具有前后两个加热墙),一个加热循环内,前加热墙的加热持续时间T1、前后加热墙加热间歇时间t1、后加热墙的加热持续时间T2、两个加热循环加热间歇时间t2,形成一个加热循环。T1,T2可以根据设定的加热车施工行进速度和加热墙的长度算得,t1可以根据两个加热墙相邻边的间距和设定的加热车施工行进速度算得。t2可以根据前加热车的后加热墙后边与后加热车的前加热墙前边的间距和设定的加热车施工行进速度算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未经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2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