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及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0731.1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5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旺;李绍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C41/1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煤层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层治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及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三软煤层开采一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三软煤层工作面设计时采用什么样的开采技术是最困难的一 件事情。因为所选的开采技术不仅要满足开采需要,而且也要符合国家相应的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而后者的规程和标准是三软煤层工作面设计中首先考虑的环节,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工艺技术,既能保证安全又不妨碍生产是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核心。目前,国内外煤矿在三软煤层开采过程一般采用锚固支护技术、金属骨架支护技术等,这些支护技术大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其材料本身的自重很重会给采掘过程中工人带来很多麻烦,例如:钢骨架很笨重不方便工作面工人的施工,即影响施工周期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支护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次性,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及治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三软煤层开采过程采用锚固支护技术、金属骨架支护技术等,这些支护技术大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其材料本身的自重很重会给采掘过程中工人带来很多麻烦,钢骨架很笨重不方便工作面工人的施工,即影响施工周期又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支护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一次性,大量使用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它包括煤层底板,在煤层底板上铺设有米字型钢骨架,煤层底板上均匀设置有液氮加注钻孔。
所述米字型钢骨架为轻钢骨架。
米字型钢骨架上铺设有钢板。
液氮加注钻孔与液氮加注系统连接。
所述液氮加注系统包括储液罐,储液罐通过管路与液氮加注钻孔连接,在储液罐的管路(9)上依次设置有一级电磁阀、气液相分离机构、二级增压机构、二级电磁阀、密封装置和液氮加注头;密封装置套在液氮加注头上。
管路最里层为铝膜内层,铝膜内层外表面设置有钢丝层,钢丝层通过橡胶层包裹。
所述的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的治理方法,首先使用钻机设备按设计要求钻设液氮加注钻孔,然后安放米字型钢骨架;米字型钢骨架安放在煤层底板上后,在米字型钢骨架上方铺设10毫米厚的钢板作为垫层;将注液氮的管路放入液氮加注钻孔内,封闭液氮加注钻孔后再向液氮加注钻孔内持续注入液化氮气,观察和测量煤层底板变化,直到煤层发生冻结后结束注入氮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米字型轻钢骨架结构增强煤体受压面的强度,通过氮气注入钻孔,作为液化的氮气气化时吸收大量热,从而制冷,又因为氮气沸点很低,所以会使煤体周围温度降到很低,提高煤体承受上部载荷的能力;其特点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少、效果好且承载面积范围大,承载载荷能力优良的新型治理三软煤层技术,其中矿用液氮管路采用新型钢网橡胶+铝膜复合而成,具有抗拉力、抗压、抗老化、防渗透、防水、阻燃、绝缘、耐酸碱、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发明一方面通过使用米字形轻钢骨架的外形增强煤体的承载力,有效地将上部荷载均匀的转递下去;另一方面液氮冻结技术改造三软煤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利用煤体与液氮之间温度差,将液氮充入钻孔中导致煤体迅速冻结,从而提高煤体的抗压强度。解决了现有治理三软煤层技术的落后和治理效果差,人力和物力投入较大、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兼顾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周期,减少钻孔数量、孔径和材料消耗,提高技术使用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氮加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理三软煤层的结构,它包括煤层底板12,在煤层底板12上铺设有米字型钢骨架11,煤层底板12上均匀设置有液氮加注钻孔13。
所述米字型钢骨架11为轻钢骨架。米字型轻钢骨架为支撑上部载荷的结构。
米字型钢骨架11上铺设有钢板。其目的就是使上部支撑荷载均匀的向下传递。
液氮加注钻孔13与液氮加注系统连接。
将液氮加注系统的管路放入液氮加注钻孔13内,先封闭液氮加注钻孔13后再向钻孔内持续注入液化氮气,观察和测量煤层底板变化,直到煤层发生冻结后结束注入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破碎带软岩巷道超前支护技术
- 下一篇:床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