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循环排空功能圆柱式强排水管、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0509.1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汤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连生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排空 功能 圆柱 排水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具循环排空功能圆柱式强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沿管道轴向设置在管道外表面上的格栅,所述格栅的外表面上覆盖有滤膜。
2.一种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排水管、上端接头、下端接头;
其中下端接头采用一段强排水管制成,下端接头通过一外径与强排水管管道内径相等的筒状连接件插接入下端接头的上端、强排水管的下端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强排水管的格栅与下端接头的格栅一一对准,下端接头格栅的下端、管道的下端密封;所述下端接头管道的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下端接头的格栅通过通孔与管道连通;固定环设置在下端接头通孔上方的管道内壁上;隔板设置于固定环的上方,隔板与固定环铰接,隔板用于对固定环进行封闭或打开;
上端接头的内径与强排水管的外径相等,所述上端接头的内壁上设置有密闭环,密闭环的内径与强排水管管道的内径相同,强排水管的上端插接入上端接头的下端,密闭环对强排水管上端的格栅进行密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接头内密闭环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与筒状连接件的内径相等;所述强排水管的管道内放置有活塞球,活塞球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与筒状连接件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球的密度为1.2g/cm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辅助管路,辅助管路的一端形成两条支路分别与限位环的底部位置、隔板上方的下端接头的内壁连接,两条支路与强排水管、下端接头连通,与下端接头连通的支路的末端设置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环的内壁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两头相通的长槽。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用于软基排水固结的装置的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真空预压场区后对装置进行安装并打设;
S2.将上端接头的上端与真空泵、注气泵连接及连通起来;
S3.开启真空泵进行真空水载预压,此时隔板打开固定环,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在地下水水头压力和抽真空作用下通过格栅、通孔进入到下端接头、强排水管的管道内,在强排水管中可储相当量的水,抽真空满一定时间后,下端接头、强排水管的管道内充满水后,关闭真空泵;开启注气泵,此时隔板密闭固定环,气体进入强排水管的管道,将强排水管管道内的水清空排净;然后关闭注气泵;
S4.循环往复执行步骤S3,直至土体固结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土体固结完成后,可用机器拔出装置,也可向装置内插入钢筋并注入泥浆或水泥土浆。
9.一种用于污泥脱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排水管、上部接头和下部接头;
下部接头采用一段强排水管制成,下部接头、强排水管的滤膜上覆盖有渗析膜;下部接头通过一外径与强排水管管道内径相等的筒状连接件插接入下部接头的上端、强排水管的下端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强排水管的格栅与下部接头的格栅一一对准,下部接头格栅的下端、管道的下端密封;所述下部接头管道的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下部接头的格栅通过通孔与管道连通;
所述上部接头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外管之间留有通道;其中所述内管底端的外径与强排水管管道的内径相等,内管的底端插接入强排水管管道内,所述外管底端的内径与强排水管格栅的外径相等,强排水管的顶端插接入外管内。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污泥脱水的装置的污泥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向内管、外管之间的通道内注入渗析液,渗析液进入到强排水管、下部接头的格栅内,渗析液通过格栅上的渗析膜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渗析,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在渗析作用下进入渗析液,此时渗析液的浓度降低;
S2.对内管进行抽真空,在真空压力作用下,强排水管、下部接头的格栅内的渗析液沿格栅、通孔进入下部接头、强排水管的管道内,并经过内管流出;
S3.浓度降低的渗析液在装置外经处理后浓度升高,再次从内管、外管之间的通道内注入,进行下一次渗析,从而形成循环;
S4.渗析处理完成后将管中的渗析液全部排空收集起来以便下次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连生,未经汤连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5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饵(袖蛋蛙)
- 下一篇:一种地下连续墙、形成方法及其墙头部分的破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