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8475.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成;钟淑芳;李志勇;金剑;刘玉来;杨喆;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84 | 分类号: | D01F6/84;C08G63/672;C08G63/85;D01D1/00;D01D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3017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纺织纤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亲水聚酯纤维由亲水聚酯熔融纺丝得到,所述的亲水聚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聚醚二醇在钛金属醇盐、多羟基化合物和磷化合物/位阻酚化合物/乙酸盐复合物的作用下聚合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亲水聚酯纤维不易黄变、成型加工过程中黏度降变小,兼具良好的吸湿性能和常压染色性能,而且还具有无重金属污染、手感柔软、色相优异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纤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具有断裂强度高、形态稳定、挺括性好、抗皱免烫、易洗易干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纺织纤维。
但是由于聚酯分子链排列规整度高,缺乏羟基、氨基等吸湿性基团,只有极性较小的酯基,这些结构特性在赋予聚酯纤维优异的机械性能的同时,也使聚酯纤维存在吸湿性低、织物穿着有湿闷感等缺点,降低了其穿着舒适性。
因此,如何提高聚酯纤维的亲水性能,改善其织物的导湿性能是目前差别化聚酯纤维产品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聚酯纤维的亲水改性方法主要有共聚改性、共混改性、异形截面纺丝和纤维表面后整理改性等。其中共聚改性法是将带有醚基、酰胺基、磺酸盐基等吸湿性基团的共聚单体引入到聚酯大分子链中,从而改善聚酯纤维的亲水性能。
专利ZL201410037982.1公开了一种多羟基柔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将二元醇、多羟基醇与聚乙二醇大分子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利用分阶段酯化,第一酯化阶段酸微过量,保证多元醇中参加酯化反应能力较低的部分充分反应,接入到聚酯分子链中;在第二酯化阶段补充二元醇对共聚酯的端羧基进行调控,再经缩聚反应制备多羟基柔性聚酯。多羟基柔性聚酯经熔融纺丝,最终制备得到多羟基柔性聚酯纤维,纤维中的多羟基活性位点与聚乙二醇链段中的醚键,赋予纤维良好的吸湿性能。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催化剂金属离子对多羟基柔性聚酯的热降解副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且热敏性亲水改性剂多羟基醇和聚乙二醇在第一酯化反应前加入,导致其高温停留时间长,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多羟基柔性聚酯的色相b值高、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特性黏度降较大。与此同时,多羟基柔性聚酯热降解产生的醇类、酯类和醛类等可凝性气体在纺丝过程中会污染纺丝组件喷丝板表面,导致产生滴料、堵孔等,严重影响生产的稳定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亲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亲水聚酯纤维不易黄变、成型加工过程中黏度降变小,兼具良好的吸湿性能和常压染色性能,而且还具有无重金属污染、手感柔软、色相优异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亲水聚酯纤维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克服现有技术制备中易黄变、加工过程黏度降较大的问题,并且制备得到的亲水聚酯纤维具有手感柔软、色相优异,分散染料常压上染率高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亲水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由亲水聚酯熔融纺丝得到,所述的亲水聚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聚醚二醇在钛金属醇盐、多羟基化合物和磷化合物/位阻酚化合物/乙酸盐复合物的作用下聚合得到。
将具有醚键的柔性聚醚二醇作为亲水改性剂引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主链中,赋予亲水聚酯纤维良好的吸湿性能和常压染色性能以及柔软的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8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聚乙烯超细纤维改性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导静电尼龙6丝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