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6893.8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柴同杰;马连营;郭梦娇;蔡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08 | 分类号: | A61K39/08;A61K39/39;A61P31/04;A61P1/12 |
代理公司: | 37240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产气 荚膜 菌类 毒素 疫苗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接种于无菌血平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进行菌株的复苏;(2)将复苏后的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接种于液体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厌氧条件下进行増菌,制得种子液;(3)将种子液接种于产毒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制备得到外毒素液;(4)将制备的外毒素液经灭活、乳化处理,再加入硫柳汞,即制备得到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本发明开发制备了免疫力强,无毒副作用的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该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此菌导致的犊牛,羔羊痢疾等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产气荚膜梭菌,旧称魏氏梭菌,根据其产生的4种主要外毒素(α,β,ε,ι),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五个毒素型型。Bohenel指出:“魏氏梭菌致病是由于它们形成分泌的毒素和代谢产物,无毒素产生就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作为该菌成员之一的E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分泌α和ι外毒素。尽管在动物生产中很少有典型症状有关E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仍然有报告指出E型产气荚膜梭菌占到所有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5%,同时5%的E型产气荚膜梭菌能与50%的牛致死性溶血性肠炎有关。并且E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侵袭羔羊,犊牛等反刍动物。20世纪初,在英国,报道了犊牛和羔羊的ι毒素肠毒血症的发生,在那时已经有报道一定数量的牛溶血性,坏死性肠炎即痢疾的发生,并且从发病的绵羊和牛也检测到了E型菌株和ι毒素。在巴西,E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分离的菌株中占比比较大,在健康和腹泻的牛中接近30%的样品携带有ι毒素,其中有9%的牛会发生猝死。同时E型菌也可以感染多个物种,从具有肠毒血症临床症状的山羊,鹿,野猪中,也分离到了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因此,为了预防E型产气荚膜梭菌对犊牛、羔羊的潜在危害,有必要对E型产气荚膜梭菌的疫苗进行研究。
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的主要外毒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因此,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发病机理,制备不同类别的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将其灭活后做成类毒素疫苗,用于畜禽预防和治疗,能够达到确实可靠的免疫和治疗效果。目前已有关于A型-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制备的报道,但关于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迄今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接种于无菌血平皿培养基上,厌氧培养,进行菌株的复苏;
(2)将复苏后的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接种于液体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厌氧条件下进行増菌,制得种子液;
(3)将种子液接种于产毒培养基中,厌氧培养,过滤除菌,制备得到外毒素液;
(4)将制备的外毒素液经灭活、乳化处理,再加入硫柳汞,即制备得到E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采用的标准菌种E型NCTC8084(National Collection of Type Cultures,英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该菌株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渠道直接获得。该菌株经多次试验,与其他E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相比,产毒效果最佳。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无菌血平皿培养基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将3.8g血琼脂基础,1g葡萄糖,溶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121℃,15min高压灭菌,冷却至50℃,加入5mL脱纤维绵羊血,摇晃均匀,倾入灭菌的平皿,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厌氧培养的温度为37℃,厌氧培养的时间为3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6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