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2695.4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0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莫周美;秦昌鲜;唐利球;陈海生;郭强;马文清;何洪良;彭崇;闭德金;黄珍玲;韦海球;施泽升;廖韦卫;罗晟昇;蒋亚琴;江青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24/46;A01G24/12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2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实生苗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修砌可蓄水与排水的育苗床;首先在育苗床上方铺设一层底泥,并向底泥洒水,然后进行阳光暴晒;然后在底泥上方铺设一层淤泥,在育苗床两侧开挖水沟,并将淤泥风干;最后在淤泥上方铺设一层混合土;在混合土上方播种;然后在苗床上方搭建塑料小拱棚;再进行苗期管理,待甘蔗实生苗长至15‑20cm,再进行假植和定植。本发明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操作方法简单,设备、原料不需要特殊加工,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少,成本低,获得的甘蔗实生苗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甘蔗实生苗种苗粗壮,根系发达,叶片多,移栽成活率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甘蔗食糖占我国食糖总产量的94%左右。甘蔗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是这些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甘蔗还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作物加以研究和利用。
甘蔗实生苗是甘蔗有性杂交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幼苗,由于种子小,培育过程技术性较强.培育不好可能导致全部死亡,甘蔗实生苗又是杂交育种的基础工作,实生苗培育的好坏与快慢,直接关系到育种计划的实施效果。
目前,对甘蔗实生苗研究的机构不多,主要有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云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蔗研究所和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对甘蔗实生苗的培育,中国专利2016100163313公开了一种提高甘蔗实生苗育种效率的育苗方法及应用,2013103651175公开了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2015104957524公开了一种提高甘蔗实生苗幼苗成活率的方法、2016100172596公开了一种甘蔗实生苗育苗方法,这些育苗方法,都是在大棚内进行,占据较多的空间,培育过程消耗的资源较多,成本高;而且目前的培育方法都是运用育苗箱,早晚淋水管理,不能够进行灌溉,消耗的人力物力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本发明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操作方法简单,设备、原料不需要特殊加工,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少,成本低,获得的甘蔗实生苗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甘蔗实生苗种苗粗壮,根系发达,叶片多,移栽成活率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床准备:修砌可蓄水与排水的育苗床;首先在育苗床上方铺设一层底泥,并向底泥洒水,然后进行阳光暴晒;然后在底泥上方铺设一层淤泥,在育苗床两侧开挖水沟,并将淤泥风干;最后在淤泥上方铺设一层混合土;
(2)播种:在混合土上方播种,根据甘蔗杂交花穗发芽率,按照育苗300-400株/m2,播种后,撒上一层混合土,以完全覆盖种子为宜;然后在苗床上方搭建塑料小拱棚;
(3)苗期管理:在种子发芽期间,保持小拱棚内的温度为25-35℃,白天打开两端的薄膜通风3-5h;根据天气情况喷洒水雾,控制湿度为80-90%;待甘蔗种子长出3-5片叶子后,掀开小拱棚,减掉病苗,通过苗床两侧的水沟进行灌溉和排水,保持苗床湿润且不淹苗;每隔3-4天施一次肥料水,刚开始两次采用叶面施肥,然后逐步过渡到淋施,淋施前先灌溉水,整个育苗过程保持育苗基质充分湿润不淹苗;仔细观察,及时防虫杀虫;待甘蔗实生苗长至15-20cm,再进行假植和定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育苗床起垄的高度为8-12cm,宽度为75-85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底泥的厚度为5-6cm,底泥洒水后的含水率为70-80%,底泥暴晒的时间为3-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2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红外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艾草/棉混纺纱线浆料及其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