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硅条形剂及其挤条成型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1232.6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6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锐;张明森;柯丽;武洁花;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35/02;B01J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条形 及其 成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二氧化硅挤条成型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和该二氧化硅条形剂在催化剂中的应用。一种二氧化硅挤条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二氧化硅粉末、含蛋白质的淀粉、硅溶胶、可选的稀硝酸和水进行捏合,得到塑性体;(2)将所述塑性体进行挤出成型,得到湿成型体;(3)将所述湿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焙烧,得到二氧化硅条形剂。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具有表面均匀、不易粘结、径向的平均机械强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二氧化硅挤条成型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和该二氧化硅条形剂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形貌和结构丰富的二氧化硅材料得到极大关注,因为他们具有很多有益的性能,如耐磨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熔点高、毒性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容、可渗透性强、机械稳定性高、良好的流动性、易功能化、易于负载等,因此广泛应用于气体分子分离、药物缓释、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在二氧化硅的应用中如需采用固定床工艺时,需要将其挤条成型,而且成型后的二氧化硅既需要良好的活性,又需要足够的破碎强度,这样才能满足固定床工艺的要求。而二氧化硅粉末易于团聚,难于成型加工。因此在传统的二氧化硅挤条成型方法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机粘结剂,比如可溶性淀粉类的粘结剂,将二氧化硅粘结到一起。但是使用这一类的粘结剂时,存在挤出过程中脱模困难,成型后的二氧化硅条形剂表面不均匀、易粘结、破碎强度低(机械强度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二氧化硅条形剂的表面不均匀、易粘结、易破碎的问题,提供二氧化硅条形剂及其挤条成型方法和应用,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具有表面均匀、不易粘结、机械强度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挤条成型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氧化硅粉末、含蛋白质的淀粉、硅溶胶、可选的稀硝酸和水进行捏合,得到塑性体;
(2)将所述塑性体进行挤出成型,得到湿成型体;
(3)将所述湿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焙烧,得到二氧化硅条形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由上述的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其中,在二氧化硅条形剂的长度为2mm,直径为2mm的条件下,所述二氧化硅条形剂的径向的平均机械强度为20N/颗-30N/颗。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述的二氧化硅条形剂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通过在挤条成型的过程中引入含蛋白质的淀粉作为粘结剂,使得二氧化硅在挤条过程中易于捏合、挤条,一方面使得挤出的二氧化硅条形剂的表面均匀、不易粘结;另一方面提高了成型二氧化硅条形剂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抵抗在运输、装填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以及流体流动造成的磨损,有利于延长二氧化硅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挤条成型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氧化硅粉末、含蛋白质的淀粉、硅溶胶、可选的稀硝酸和水进行捏合,得到塑性体;
(2)将所述塑性体进行挤出成型,得到湿成型体;
(3)将所述湿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焙烧,得到二氧化硅条形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氧化硅粉末的粒径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100目-150目,以能够挤条成型为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1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