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杂污泥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1216.7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明;陈德喜;鲍化坤;陈云;彭孝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00;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杂污泥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通常是指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含水固体沉淀物质。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有其资源化价值;而另一方面其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有毒物质,如不妥善处理,将造成堆放区和排放区的二次污染。在我国,污泥处置方式主要为焚烧及填埋,由于过去污泥填埋对污泥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没有要求,操作相对简单,投资和处置费用较少,因此相当一部分污泥采用填埋处理。但污泥填埋处置侵占大量土地,如果防渗措施不当,还将导致潜在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随着对渗滤液处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填埋场地的选择范围减少,填埋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现有污泥填埋场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越来越凸显,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财产损失。另外,比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填埋场污泥相有其特殊性,主要为含杂率较高,填埋场污泥中含有填埋时掺入的石灰、一定量大粒径石块、杂草、防渗膜、甚至建筑垃圾,严重影响普通污泥处理工艺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做好环境修复工作,将填埋污泥无害化处置,实现土地资源应有价值成为一项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杂污泥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处理方法不环保、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杂污泥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将含杂污泥进行筛分,以去除含杂污泥中的块状杂质,得到筛分物;及使筛分物进行热解炭化反应,得到炭化污泥。
进一步地,筛分步骤包括:将含杂污泥进行一级筛分处理,得到预筛分物,一级筛分处理的筛分孔径为100~120mm;将预筛分物进行均质处理,得到均质浆液;及将均质浆液进行二级筛分处理,得到筛分物,二级筛分处理的筛分孔径10~20mm。
进一步地,处理方法还包括:对筛分物进行压滤脱水,得到压滤物;使压滤物进行热解炭化反应,得到炭化污泥;优选压滤物的含水量为60~70wt%。
进一步地,处理方法还包括:对压滤物进行干燥,得到干化污泥;将干化污泥进行热解炭化反应,得到炭化污泥。
进一步地,干化污泥的含水量为30~40wt%。
进一步地,干燥过程包括:采用烟气对压滤物进行换热干燥。
进一步地,烟气的温度为500~600℃。
进一步地,烟气为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燃烧气和/或热解炭化过程产生的热解气。
进一步地,均质浆液的固含量为80~85wt%。
进一步地,热解炭化过程的温度为550~650℃。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先将块状的杂质从含杂污泥中去除,得到筛分物,然后再使上述筛分物进行热解炭化反应,有利于提高炭化污泥的转化效率以及含杂污泥的处理量。更重要的,由于上述炭化污泥通常具有多孔结构,可用作吸附材料等,因而上述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短,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含杂污泥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筛分装置;20、热解炭化装置;201、加料口;11、预筛分装置;111、含杂污泥入口;112、预筛分物出口;12、均质筛分装置;30、压滤装置;40、干燥装置;50、生物质燃烧装置;60、除尘装置;601、出灰口;602、排气口;70、水洗装置;80、碱洗装置;90、第一除臭装置;91、第二除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现有的处理方法不环保、成本高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杂污泥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将含杂污泥进行筛分,以去除含杂污泥中的块状杂质,得到筛分物;及使筛分物进行热解炭化反应,得到炭化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1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