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酸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70970.9 | 申请日: | 2017-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3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裴立宅;仇方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片 纳米片 乙酸锰 乙酸镍 酸锰 制备 低温区 刚玉管 高温区 加热 保温 密封反应容器 制备技术领域 黑色沉积物 功能材料 混合粉末 两步反应 制备过程 水混合 电学 催化 密封 氧气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酸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具体是:首先将乙酸镍与乙酸锰混合均匀,然后将乙酸镍与乙酸锰混合粉末置于刚玉管反应容器的高温区,氧化铝片置于刚玉管反应容器的低温区,并密封反应容器,将高温区加热至900~1100℃、低温区加热至100~200℃,保温1~3h,得到了表面含有黑色沉积物的氧化铝片;随后将氧化铝片固定于反应容器中间,将乙酸镍、乙酸锰与水混合后置于反应容器内并密封,向反应容器中充入氧气后,于温度300~400℃、保温24~48h。本发明采用两步反应过程,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所得镍酸锰纳米片在电学、磁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酸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镍酸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在电学、磁学及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镍酸锰作为一种重要的镍酸盐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文献(Pranjal Nautiyal,Md.Motin Seikh,V.Pralong,Asish K.Kundu.Influence of bismuth on the magnetic&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La2MnNiO6.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347(2013)111-115.)报道通过高温固相法可以制备出块体La2MnNiO6材料,此种La2MnNiO6具有良好的电学及磁学性能。也有文献(R.Radha,C.S.Swamy.Effect of rare earth ions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Ln2MnNiO6perovskites.React.Kinet.Catal.Lett.28(1985)75-80.)报道通过高温固相法可以制备出块体Ln2MnNiO6(Ln=La、Nd、Sm和Gd)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虽然目前已有镍酸锰基块体材料的报道,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关于单相镍酸锰的报道,尤其是纳米级尺寸的镍酸锰,例如镍酸锰纳米片的报道。不同于大尺寸的块体镍酸盐材料,镍酸锰纳米片的尺寸小,可以作为电学材料、磁学材料和催化材料,在电学、磁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酸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以乙酸镍、乙酸锰作为原料,氧化铝片作为沉积衬底,含有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载气,首先将乙酸镍与乙酸锰混合均匀,然后将乙酸镍与乙酸锰的混合粉末置于刚玉管反应容器的高温区,氧化铝片置于刚玉管反应容器的低温区,并密封反应容器,将高温区加热至900~1100℃、低温区加热至100~200℃,保温1~3h,氩气流速为20~40cm3/min,氧气流速为20~40cm3/min,从而得到了表面含有黑色沉积物的氧化铝片。
所述乙酸镍与乙酸锰的摩尔比为1:1。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含有黑色沉积物的氧化铝片作为沉积衬底,乙酸镍、乙酸锰作为原料,水为溶剂,首先将步骤1得到的表面含有黑色沉积物的氧化铝片固定于反应容器中间,然后将乙酸镍、乙酸锰与水混合后置于反应容器内并密封,向反应容器中充入氧气后,于温度300~400℃、保温24~48h,最终在氧化铝片表面得到了絮状黑色沉积物,即为镍酸锰纳米片。
所述乙酸镍与乙酸锰的摩尔比为1:1。
所述乙酸镍、乙酸锰的总重量占水重量的20~40%。
所述乙酸镍、乙酸锰和水总量占反应容器的填充度为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