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0853.2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1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才;程文佳;董社霞;刘刚芝;李良庆;梁月松;刘明娟;王东;周欢;仲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22;E21B33/13;E21B34/08;E21B3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京波;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钻免捞固完井 一体化 管柱 | ||
本文公开了一种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包括套管管柱和安装在套管管柱内且下段封闭的坐封工具串管柱;套管管柱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相连接的开/关式注水泥器、管外封隔器和内密封短接,管外封隔器上设置有传压孔;坐封工具串管柱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相连接的外密封短接、碰压座和内密封器,外密封短接上设置有过流孔,过流孔位于开/关式注水泥器和内密封短接之间,开/关式注水泥器与外密封短接相密封,内密封短接和内密封器相密封,且开/关式注水泥器与外密封短接之间具有用于脱手的锚定机构。该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很好地解决了循环孔关闭不严、回取胶塞困难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充填设备领域,尤指一种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海上油田固井作业和完井作业分属两个不同的施工工艺,施工存在着施工时间长、套管程序复杂等问题。目前陆地正在应用免钻固完井一体化工艺以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套管程序。
目前陆地应用的免钻固完井一体化工艺流程如下:
一、管串结构组成:引鞋+筛管+免钻工具+套管。
二、管串到位后,井口打压,首先胀封免钻工具上的管外封隔器,封隔环空,继续打压,打开免钻工具分级注水泥器,建立循环,正常程序固井,后期投胶塞碰压,固井结束。
三、侯凝结束后,下带打捞工具的小钻杆,打捞免钻工具内部结构,并磨铣通井,整个完井施工结束。
但是,目前的免钻固完井一体化工艺存在较大的隐患与不足:
1.免钻工具需要套管注水泥以及胶塞顶替水泥,胶塞顶替水泥可能存在顶替不完全,套管内壁残留水泥的情况;
2.该工艺采用液压打开注水泥器循环孔、胶塞碰压关闭注水泥器循环孔,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循环孔开关不严的情况,影响固井质量;
3.固井后,需要下打捞工具打捞免钻工具内部结构,打捞回取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文提供了一种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很好地解决了循环孔关闭不严、回取胶塞困难等的问题。坐封工具串管柱安装到位后坐封管外封隔器,下压坐封工具串管柱打开开/关式注水泥器,钻杆内注水泥及下胶塞顶替,上提坐封工具串管柱关闭开/关式注水泥器回取胶塞,整个施工流程连贯,避免侯凝等待时间。
为了达到本文目的,本文提供了一种免钻免捞固完井一体化管柱,包括套管管柱和安装在所述套管管柱内且下段封闭的坐封工具串管柱;所述套管管柱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相连接的开/关式注水泥器、管外封隔器和内密封短接,所述管外封隔器上设置有传压孔;所述坐封工具串管柱包括自上至下依次相连接的外密封短接、碰压座和内密封器,所述外密封短接上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位于所述开/关式注水泥器和内密封短接之间,所述开/关式注水泥器与所述外密封短接相密封,所述内密封短接和所述内密封器相密封,且所述开/关式注水泥器与所述外密封短接之间具有用于脱手的锚定机构。
可选地,所述坐封工具串管柱还包括:钻杆,位于所述外密封短接的上方,所述钻杆的下端与所述外密封短接的上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坐封工具串管柱还包括:下端封闭的内引鞋,位于所述内密封器的下方,所述内引鞋的上端与所述内密封器的下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坐封工具串管柱还包括:胶塞,所述胶塞可投放入所述外密封短接内而密封在所述碰压座上。
可选地,所述套管管柱还包括:筛管,位于所述内密封短接的下方,所述筛管的上端与所述内密封短接的下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管管柱还包括:下端贯通的外引鞋,位于所述筛管的下方,所述外引鞋的上端与所述筛管的下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