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自动切换的电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0475.8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6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兰伟华;汤益明;李家祥;李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2 | 分类号: | H04R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车载 外部 音频 通道 自动 切换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自动切换的电路及方法,利用倍压整流电路的倍压整流特性以及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和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特征,通过采用I2C通信以及A/D采集的方式,来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本发明的自动切换电路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含有外部音频输入功能的车载多媒体终端设备中,用来实现外部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使得驾驶员在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聆听手机等设备的音乐;本发明在相对比较微弱的外部音频信号也能实现自动检测以及进行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具有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音频通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自动切换的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载多媒体娱乐终端的产品中,随着人们对音频播放功能的多样化,经常需要支持多路音频的选择播放,而外部音频输入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功能。在实际运用中,车载多媒体终端设备一般会预留一个AUX音频接口,用来连接手机的音频输出接口,使得驾驶员可以把手机、MP3、平板等电子声频设备上的音乐随时播放到终端设备上。对于支持多路音频播放功能的多媒体终端设备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外部音频检测信号,去通知终端设备的CPU,CPU将无法进行相应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也就无法实现当有外部音频输入时,音频通道自动切换到相应的音频通道进行播放。目前对外部音频输入的检测方法和通道切换方法,一般采用AUX接口本身的机械特性(AUX音频线插头插入和未插入时,内部弹片分离特性)来配合CPU来进行检测和控制实现音频通道的切换。这种方式有两个弊端,第一个就是如果AUX外部音频输入线一直插在AUX接口上,而终端设备当前的音频播放通道因其他音频播放的需要已经被抢占,要重新回到外部音频播放通道,就必须重新拔插AUX外部音频输入线或通过显示面板上的模拟按键操作,来重新检测和切换音频通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显然这种方式会造成操作的不方便以及增加驾驶过程中的不安全因数,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随着设备长年累月的使用,AUX插座内部机械弹片因各种不可控因数,导致接触不良,最终无法正常的进行信号检测以及控制。再有另外一种对外部音频信号的检测和控制的方法是,采用对外部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整流电路转化成直流电压,来控制三极管到开关状态,最终转化成高、低电平的变化,随后CPU通过I\O口判断高、低的跳变,来对音频信号进行检测,最终实现相应音频通道的切换,这种方式的检测以及控制也有弊端,就是必须要求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需要放大到一定程度,使得随后的三极管到饱和状态,而外部手机音频输入信号幅值具有不可控性(声音小时,幅值小;声音大时,幅值大),使得前段的信号放大倍数,在设计过程中将比较难于确定,放大倍数设计的不当,会导致声音小的时候,三极管没有工作到饱和状态时,I\O口上会检测不到高、低电平的跳变,将无法检测到有外部音频信号的输入,需要调大声音后,才能完成正常的切换,在实际运用中,显然这种方式也会增加操作上的麻烦,同时需要多个不同的器件组成放大电路等,增加了设计上的成本。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另外一种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自动切换的电路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自动切换的电路及方法,利用倍压整流电路的倍压整流特性以及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和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特征,通过采用I2C通信以及A/D采集的方式,来实现车载外部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本发明的自动切换电路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含有外部音频输入功能的车载多媒体终端设备中,用来实现外部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使得驾驶员在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聆听手机等设备的音乐;本发明在相对比较微弱的外部音频信号也能实现自动检测以及进行音频通道的自动切换,具有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4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