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人作业潜水器启闭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70370.2 | 申请日: | 2017-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4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良;赵慧;许可;罗升;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B19/0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边 联动杆 门连杆 启闭门 潜水器 驱动液压缸 头部铰接 底面两端 顶部设置 航行安全 不规则 输出端 铰接 铰链 潜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作业潜水器启闭门装置,包括侧边门,所述侧边门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侧边门连杆,所述第一侧边门连杆的下部铰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头部铰接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头部铰接第三联动杆;位于侧边门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门,所述顶部门的底面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顶部门连杆和第二顶部门连杆,所述第一顶部门连杆的中间通过铰链与第三联动杆连接;还包括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一侧边门连杆固定;所述侧边门内侧两端还安装有第二侧边门连杆。避免了不规则启闭门开启后突出线型过大的问题,更有利于开启后潜器航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作业潜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载人作业潜水器启闭门装置。
背景技术
载人作业潜水器是一种作业型的载人潜水器,其可以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利用载人作业潜水器上搭载的遥控潜器完成各种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
在载人作业潜水器航行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小遥控潜器对本体水动力的影响,通常在设计之初,就将缆控潜器布置在艇体的线型内,以减小航行过程中的艇体阻力。当载人作业潜水器航行到预定海域,需要执行水下作业任务时,常需要将缆控潜器处的轻外壳进行打开,并通过升降平台将缆控潜器顶出艇体线型外,以便于缆控潜器顺利出舱。因此需要通过一套自动启闭门装置将该处的轻外壳自动打开和关闭。然而如图1所示,由于载人作业潜水器横截面形状类似于梯形,其顶部具有一定长度的平直段,铰链式翻折开启方式虽然结构及驱动形式简单,但在开启后,如图2所示,突出过大,产生较大的迎流阻力,若发生意外情况启闭门无法关闭,则有可能对整个载人作业潜器13的航行安全构成威胁。滑移式开启方式可沿潜器纵向开启,可以有效规避流体动力方面存在的隐患,但是,如图3所示滑移式开启方式需要在顶部布置滑动轨道,而该轨道占用了部分顶部空间,阻止了升降平台的顶升通道,无法将缆控潜器顶出线型;其次,滑动轨道对使用环境和安装精度均具有较高要求,载人作业潜器在大深度海水中工作时,艇体结构变形较大,从而引起滑动轨道的严重变形,导致轻外壳无法开启和关闭;最后,滑移式启闭门开启后会占用纵向相邻空间,要求其相邻位置的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这一特点限制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并列且位于中间位置的门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载人作业潜水器启闭门装置,从而针对轻外壳起闭门的特殊形状采用舷侧和顶部分体式开启形式,利用连杆机构和简单的驱动及控制方式实现舷侧启闭功能,避免了开启后突出过大和滑动轨道使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载人作业潜水器启闭门装置,包括侧边门,所述侧边门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侧边门连杆,所述第一侧边门连杆的下部铰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头部铰接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头部铰接第三联动杆;位于侧边门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门,所述顶部门的底面两端均安装有第一顶部门连杆和第二顶部门连杆,所述第一顶部门连杆的中间通过铰链与第三联动杆连接;还包括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一侧边门连杆固定;所述侧边门内侧两端还安装有第二侧边门连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门连杆上设置有四个铰接点。
所述第二侧边门连杆和第二顶部门连杆均成“L”型结构。
第一侧边门连杆配合固定于相邻横肋板上相应位置处的第一限位块进行关闭限位。
第二侧边门连杆配合固定于相邻横肋板上相应位置处的第二限位块进行开启限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载人作业潜器舷侧启闭门装置针对启闭门的特殊形状采用侧边门和顶部门分体设计,开启后的启闭门仍与潜器纵向保持平行且与潜器线型保持较高的贴合度,避免了不规则启闭门开启后突出线型过大的问题,更有利于开启后潜器航行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