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标签及熵权法的电网缺陷推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0158.6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柱;赵瑞锋;邓大为;郭文鑫;刘洋;曾坚永;李波;卢建刚;徐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6/28 | 分类号: | G06F16/28;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标签 熵权法 电网 缺陷 推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标签及熵权法的电网缺陷推荐方法,通过数据标签化机制对当前电网缺陷进行标签化处理,然后通过采用熵权法判断调控员对不同缺陷信息的关注程度,选择关注程度高的缺陷信息进行推荐。根据信息熵来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通过确认其指标来进行重要性分析,提升了缺陷推荐结果的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减少了调控员手动编写日志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标签及熵权法的电网缺陷推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运行体系与大检修体系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的实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系统(PMS)与调度管理系统(OMS)的互联互通也逐渐得到推动,进一步推进了设备巡视记录和电网运行数据在OMS和PMS系统之间的互传,提高数据共享水平。
基于OMS与PMS设备缺陷管理流程互联接口技术规范也逐步应用于系统之间设备缺陷数据的交互,由于运检人员与调控人员关注的电网设备及电网缺陷类别不同,导致在进行流程互联互通时,需要通过双方人员主观判断及手动选择其发现的缺陷,然后启动PMS和OMS系统的集中缺陷管理流程进行数据交互,大大地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升了数据交互的不合理程度和不完备程度;容易出现双方人员需要关注的缺陷可能存在交互遗漏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存在对方不需要关注的缺陷频繁接收的情况;同时,当前对于调控缺陷的记录主要采用调控员手动编辑的方式,其缺陷的判定仍需要与现场核实,大大增加了调控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标签及熵权法的电网缺陷推荐方法,通过数据标签化机制对当前电网缺陷进行标签化处理,然后通过采用熵权法判断调控员对不同缺陷信息的关注程度,选择关注程度高的缺陷信息进行推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数据标签及熵权法的电网缺陷推荐方法,应用于电力生产管理系统与调度管理系统之间的缺陷数据交互,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缺陷信息的数据准备:首先对每个缺陷信息进行缺陷定义;
S2:在步骤S1之后,进行标签定义:根据缺陷信息定义出若干标签,并用所述标签对各个缺陷信息进行标识;
S3:在步骤S2之后,对调控员关注的缺陷信息进行标签梳理:构建一个初始标签矩阵R=(rij)m×n:
其中m表示调控员序号;n为标签种类;rij表示某调控员记录的缺陷中某类标签的个数,数量越多,则说明关注度越高;
S4:在步骤S3之后,采用熵权法对初始标签矩阵进行分析,确定用户关注度较高的缺陷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S41:对初始化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若j为正指标,则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若j为逆指标,则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Min(rij)表示第j列数值的最小值;Max(rij)表示第j列数值的最大值;经过计算形成新的矩阵
S42:计算标签出现的概率pij:采用如下公式对矩阵R’中的每个元素进行计算:
即第j个标签在第i个调控员关注信息中的占比;
S43:计算标签的信息熵ej:对步骤S42得出的pij进行如下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