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9555.1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闫法堂;刘宁;于建飞;潘泽浩;谢忠怀;滕建彬;崔松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液体 样品 混合 均匀 | ||
本发明公开了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包括机体、摇摆驱动机构,还包括轴架、托架、固定顶板,所述轴架的前端通过轴与托架相轴接,同时轴架还通过固定销与托架刚性连接,所述轴架后端连接摇摆驱动机构,所述轴还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体上,所述固定顶板连接在托架的上端位置。所述托架底端设置一底板,底板上安装弹簧。所述固定顶板开设底部卡槽,在底部卡槽与弹簧之间夹紧比色管。本发明不仅能模拟人工手持比色管,通过手的旋转,进行混合均样,而且比色管架的托架晃动幅度可变,电机运动速度可调。实验人员可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有利于样品混合均匀精度及混合均匀样品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用于混合均匀比色管内液体样品,具体地说是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
背景技术
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地质岩石类样品做酸、碱溶样处理,经常使用比色管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试剂或液体样品的混合处理。一般情况下,都是实验人员用手持比色管,通过手腕旋转的方式,使比色管中液体达到均匀混合状态。一方面,在批量试验中,这种人工操作方式,重复性强,不仅实验人员劳动强度大、同时混合均匀样品速度慢、混合样品的均匀度也不高,需要多次反复操作,才能达到混合均匀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操作手握比色管的管口处,遇到酸、碱液体样品,很容易被渗出酸碱液体伤及到手,或造成溅出液体腐蚀仪器设备,因而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验人员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样品的混合均匀度,也有使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振荡器”,来混合均匀比色管中的液体样品。但这类“振荡器”,主要针对大直径结构的烧杯等容器,工作方式采用的是,在水平面上做“平面往复式和平面旋转式”的运动,而对于比色管来说,由于直径细小、长度较高,不适合利用这类振荡器进行均样。如果借用“平面往复式振荡器”,竖立放置的比色管进行样品混合均匀,由于直径细小,液体样品在比色管中很难流动起来,混合均匀度较低;为提高样品混合均匀度,把比色管水平放置,混合比色管中液体,操作时,由于受往复运动比色管内液体的冲击,易造成管塞松动使液体外流,严重影响样品混合精度,而且对于酸、碱等腐蚀性强的液体,也极易腐蚀仪器设备。
在此情况下,根据比色管的特点,经过多年试验,设计了适合比色管混合均样的机器“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不仅能模拟人工手持比色管,通过手的旋转,进行混合均样,而且比色管架的托架晃动幅度可变,电机运动速度可调。实验人员可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有利于样品混合均匀精度及混合均匀样品速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翘板式液体样品混合均匀机,包括机体、摇摆驱动机构,还包括轴架、托架、固定顶板,所述轴架的前端通过轴与托架相轴接,同时轴架还通过固定销与托架刚性连接,所述轴架后端连接摇摆驱动机构,所述轴还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体上,所述固定顶板连接在托架的上端位置。
所述托架底端设置一底板,底板上安装弹簧。
所述固定顶板开设底部卡槽,在底部卡槽与弹簧之间夹紧比色管。
所述固定顶板开设固定孔,所述托架上开设长条孔,所述固定顶板用螺丝穿过固定孔和长条孔,上下调节式安装在托架上。
所述摇摆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轮盘、联动杆,所述电机连接轮盘的中心轴,所述联动杆一端铰接轮盘偏心位置,另一端铰接轴架后端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机体上安装的跷板连动轴架,通过连杆,与电机轮盘连接。工作时,电机轮盘转动通过联动杆带动连动轴架以转抽做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改变电机轮盘上连杆孔与轮盘中心孔距,可改变连动轴架的上下运动幅度;通过调节电机转数,可改变联动轴上、下运动的频率。比色管架的托架通过两侧的孔,与连动轴架的轴相连,并可自由旋转,方便加样品。比色管架托与运动轴架设计有固定杆链接装置。工作时,将比色管托架紧贴运动轴架,并通过运动轴架上的固定杆链接装置与其固定而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9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