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园间作套种百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8400.6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于翠;邓文;胡兴明;莫荣利;朱志贤;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园 间作 套种 百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桑树套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桑园间作套种百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3%以上,这一产业的传承和拓展,为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播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桑园间作套种早在《农桑辑要》、《齐民要术》、《后补农书》等古农书中就有记载。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桑园间作套种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创造了众多的生产利用模式。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如何使现代蚕桑产业尽快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突破现有发展瓶颈,而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蚕桑科研工作者须待解决的一项课题。而从蚕业内涵挖潜增值增强产业自我发展的实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园,对桑园进行立体利用,努力挖掘桑园的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桑园的土地生产力和桑园的综合效益即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我国,无论是山区或平原、南方或北方,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诸如粮食不足、能源紧张、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均收入低等,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依靠传统的单一农业和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已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建立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或通过丰富农林牧渔的多种经营组合,来达到生物多样性和经济需要相结合的目的,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的热点之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正符合这种重建生态学与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重视,成为生态农林业的一个主流。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旨在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摆脱贫困,使山区农林业得以持续发展。
从生态学观点看,桑园生产是一个转化自然资源的生产过程。桑园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桑园生物群落对光能及其它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效率。桑园间作套种,可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立体群落结构,无疑可以增加光能及其营养空间的利用效率。桑园间作套种能使桑树和间作物构成有机群体而立体受光,减少了漏光和反射光的损失,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桑园间作套种还使单位体积的土壤中根量大增,提高了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对调节桑园内CO2供应提高光合效率有积极意义。桑园间作套种还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普通桑园内土壤、光、温、水分、养分等自然资源遗漏严重,而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复种指数,从而提高桑园土地、光、温等资源的利用率,其中土壤浅层营养的流失通过间作套种可减少60﹪
目前,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桑园间作套种百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桑园间作套种百合的方法。对桑园进行立体利用,努力挖掘桑园的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桑园的土地生产力和桑园的综合效益。桑园生产是一个转化自然资源的生产过程。桑园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桑园生物群落对光能及其它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效率,桑园里套种其它作物,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立体群落结构,增加光能及其营养空间和土壤不同层次的各种养分的利用效率。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桑园间作套种百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桑园整地
晚秋蚕结束后,及时对桑园中耕除草,搞好剪梢、拢枝,去除下垂枝、枯桩。耕翻土壤前,每667m2撒施腐熟农家肥4000kg、草木灰50kg、过磷酸钙10kg,然后翻入土中,耙平地面,每厢桑树作畦2个,宽70cm、高15-20cm,畦间距20cm,在偏碱性土壤中,要多施腐叶土、发酵木屑等,而酸性土壤中,则要增施石灰。
步骤2、选种
栽培上用小鳞茎作种球,种球要选健壮、肥大、圆整、鳞片洁白、抱合紧密、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鳞茎。栽植时,将仔鳞茎一一分开播种。种球一般30-50g,每667m2桑园需100-150kg。种球大,产量高,但用种量多,净收量不大;而用小鳞茎作种,用种量少,产量低,品质差。所以,以中鳞茎作种为宜,品质与大鳞茎相仿,经济效益最佳。另外,选种时,应尽量选单株侧生鳞茎少的,大多为3-5个的作种;侧生鳞茎过多的,表明种性退化。再是要检查鳞茎内部鳞片上有无褐色坏死斑块,防止病害感染造成缺株。
步骤3、播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8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克隆植物固沙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欢的播种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