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镜腿眼镜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8325.3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8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超 |
主分类号: | G02C5/16 | 分类号: | G02C5/16;G02C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镜腿 眼镜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镜腿眼镜架。包括左、右镜框和连接左、右镜框的鼻梁,所述眼镜架设置有托叶,所述托叶分别设置于佩戴眼镜的鼻子的左右两侧并分别连接鼻梁或者镜框;所述眼镜架还包括一支镜腿,所述镜腿通过镜框边沿处的桩头连接左镜框或者右镜框,所述镜腿、与镜腿相对的托叶形成夹合的向心力。本发明只需要单手就可以顺利、快捷、稳妥地配戴上,方便使用,尤其是在急需时或者只能腾出单手的情况下使用,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作业、工作,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基于结构的优化改进,实现结构和外观上和谐统一地体现非对称美感,有较为生动和变化的技术效果,为独树一帜的新型时尚结构型眼镜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镜腿眼镜架。
背景技术
眼镜架是眼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支撑眼镜片的作用,外观漂亮的眼镜架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眼镜架材质主要有金属、塑料或树脂、天然材料等。按样式,它可以分为全框、半框、无框等类型。
现有的眼镜架如附图1所示,眼镜架通常由镜框(镜圈)、鼻托、两个桩头和两支镜腿(镜脚)等主要部分构成,除上述部件外,还有镜腿套、托叶螺丝、铰链螺丝等。镜框(镜圈):镜片的装配位置,用金属丝,尼龙丝及螺丝,凭借着沟槽或钻孔来固定镜片,它影响到镜片的切割和眼镜的外形。鼻梁:连接左右镜框或直接与镜片固定连接,鼻梁有直接置于鼻子上,也有通过托叶支撑于鼻子。鼻托:包括托叶梗,托叶箱和托叶,托叶与鼻子直接接触,起着支撑和稳定镜架的作用。某些浇铸成型的塑料架可以没有托叶梗和托叶箱,托叶和镜框相连。桩头:镜框和镜腿的连接处,一般是弯形。镜腿:钩架在耳朵上,可以活动的,与桩头相连,起着固定镜框作用。铰链:连接桩头和镜腿的一个关节。锁紧块:旋紧螺丝,把镜圈开口两侧的锁紧块紧固,从而固定镜片的作用。
现有的眼镜架的结构均有两支镜腿,起到能稳固眼镜佩戴后的位置。人们在开始使用的时候须用双手操作。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容不得双手操作的,如发生在驾车于繁忙和复杂多变的路况下,以及一只手操控机械正在工作的情况下,等等,这些情况下,只能使用单只手取戴眼镜,但单只手通常不能把两只镜腿及时和顺利地完全张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眼镜架结构不适用于单手取下和戴上的操作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单腿眼镜架,可让使用者很方便、迅速地、顺利地用一只手把眼睛配戴上,另一只手可以继续原来正在做的工作,不会导致原来正在做的工作中断。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单镜腿眼镜架,包括左右镜框和连接左右镜框的鼻梁,所述眼镜架设置有托叶,所述托叶分别设置于佩戴眼镜的鼻子的左右两侧并分别连接眼镜架的鼻梁或者镜框;所述眼镜架还包括一支镜腿,所述镜腿通过镜框边沿处的桩头连接左镜框或者右镜框,所述镜腿、与镜腿相对的托叶形成夹合的向心力。
优选地,本发明可以通过加大所述与镜腿相对的托叶的尺寸、上下调整所述托叶的位置和/或采用摩檫力较大或附着力较大的材料制作所述托叶使之与镜腿形成夹合的向心力。
优选地,所述镜框与左右两个托叶、桩头的连接位置均可采用螺栓上下调整移动固位。
本发明没有连接镜腿的镜框的边沿处不设桩头。这样的单镜腿眼镜架,不连接镜腿的镜框的边沿处不设桩头,结构更为简洁,节省材料,可以适用于有固定使用左手或者右手摘取配戴眼镜的使用者,根据其使用习惯,挑选左镜框连接镜腿而右镜框边沿不设置桩头的眼镜架,方便其左手使用习惯;或者挑选右镜框连接镜腿而左镜框边沿不设置桩头的眼镜架,方便其右手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保持单镜腿眼镜架的平衡,保持佩戴时良好的水平状,本发明设计没有连接镜腿的镜框,从连接该镜框的鼻梁位置至该镜框末端(靠近太阳穴的一端)的重量总和与连接了镜腿的镜框连接鼻梁的位置至该镜框末端、桩头以及镜腿重量总和相近。
实现所述重量相近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没有连接镜腿一边的镜框用较重于另一方的材料制造实现所述的重量相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超,未经谢文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8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