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8108.4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刘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斌;刘立平 |
主分类号: | C08J11/24 | 分类号: | C08J11/24;C08G18/48;C08G18/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食用油 废旧 聚氨酯 再利用 方法 | ||
1.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将回收食用油加入反应器中,同时加入有机钴催化剂,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2)酯化:将所述的氧化产物加入酯化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多元醇和Lewis酸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酯化产物;
(3)醇解:将废旧聚氨酯材料和所述的酯化产物同时投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醇解剂、催化剂和醇解助剂进行反应,得到醇解产物;
(4)将所述醇解产物分别与异氰酸酯按照总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物质的量比OH:NCO=1:1.05发泡制得聚氨酯硬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1)前进一步包括如下的预处理步骤:将不同来源的回收食用油充分混合,过滤脱除其中的颗粒物,再通过分子筛进行脱水、脱色、脱臭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的步骤(3)前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预处理步骤:去除所述的废旧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无机杂质,并将其切割或破碎成小块;
干燥步骤:将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加热干燥,使其中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降低到1%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钴催化剂选自卟啉钴、环烷酸钴、酞菁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的有机钴催化剂浓度为10-2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反应温度为80-120℃,压力为0.1-0.3MPa,反应时间为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压缩空气流量以反应尾气中含氧量8~10%为控制标准。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多元醇选自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木糖醇、蔗糖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多元醇的总羟基与氧化产物的总羧基物质的量之比为1.5-2:1;
所述的Lewis酸选自甲基磺酸钙、甲基磺酸锌、苯磺酸镁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Lewis酸的加入量为所述的多元醇物质的量的0.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酯化反应温度为170-220℃,反应压力为0.00-0.10MPa,反应时间为2-3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废旧聚氨酯材料是采用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
所述的醇解剂选自一缩二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催化剂选自IA族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或羧酸盐、IIA族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或羧酸盐、叔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醇解助剂选自空间位阻酚、芳族仲胺、亚磷酸酯、膦、硫醚、碳化二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回收食用油和废旧聚氨酯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废旧聚氨酯、酯化产物、醇解剂、催化剂、醇解助剂的质量比为1:0.5-1:0.5-2:0.005-0.02:0.001-0.005;所述的醇解反应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5-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斌;刘立平,未经刘斌;刘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81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