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泄漏阀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7039.5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丹顿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46 | 分类号: | F16K1/46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泄漏阀门。
背景技术
直行程笼式阀门有开关型和调节型等,目前阀门的关闭主要通过阀芯与阀座接触后密封面(线)完全接触后,切断阀前与阀后的通道来达到关闭目的,由于阀芯与阀座的频繁接触和分离,容易使得接触面磨损,从而发生泄漏,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通常会加设有密封圈来加强密封效果,但是在流体压力变大时,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泄漏阀门,其在阀芯与阀座的接触面发生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保持密封,并且其密封效果不因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减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泄漏阀门,包括阀体、安装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相配合的阀座以及用于流体流入的阀笼,所述阀笼与所述阀座相连,所述阀笼上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环形缺口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可与所述阀芯外周面贴合,所述密封圈开设有凹槽,流体可流入所述凹槽内并对凹槽的内壁施加压力使得密封圈与所述阀芯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阀笼包括与之一体成型的阻挡壁,所述阻挡壁靠近所述阀芯设置并且部分抵靠所述密封圈。
所述阻挡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小孔与所述凹槽及流体均相互连通。
所述密封圈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于所述阻挡壁,所述接触部可与所述阀芯外周面贴合。
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大致呈U形。
所述流体具有流体高压区,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流体高压区。
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环形弹圈。
所述环形弹圈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大于所述凹槽。
所述阀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缺口相配合共同容纳所述密封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阀门具有阀芯与阀座密封以及密封圈与阀芯密封的双重密封效果;即使在阀芯与阀座因为磨损而发生泄露的情况下,密封圈依旧能够起到密封效果,而且,在流体压力越大时,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越好,从而有效防止了阀门的泄露,提高了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泄漏阀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泄漏阀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和图2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对应于本发明防泄漏阀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包括阀体1、阀芯2、与阀芯2相配合限制流体流通的阀座3、用于流体流入的阀笼4、密封阀体1上端的阀盖13以及驱动阀芯2上下运动的阀杆14,阀体1内设有流体通道1a,阀芯2安装在流体通道1a内且可以上下运动,阀笼4开设有与流体通道1a相通的孔道4a,孔道4a亦为流体高压区4a,阀笼4与阀座3相配合连接。当阀芯2与阀座3相接触时,流体通道1a被关闭,阻止阀体1内的流体流出;当阀芯2与阀座3分离时,流体可以正常流通,并且可以依据阀芯2下端面与阀笼4上孔道4a的位置关系控制流体的流量。
阀笼4下表面开设有环形缺口5,阀座3上开设有环形槽7,在环形缺口5和环形槽7相配合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密封圈6。阀笼4还包括阻挡壁8,阻挡壁8与阀笼4一体成型,其位于环形缺口5靠近阀芯2外周面16的位置,用于防止密封圈6从环形缺口5中脱落。密封圈6表面开设有开口18朝向高压区4a的凹槽9,密封圈6的截面大致呈U形。在阻挡壁8上开设有与凹槽9相通的小孔10,小孔10、凹槽9以及流体通道1a相互连通。在凹槽9内设置有环形弹圈11,环形弹圈11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塑性材料制成,其直径优选为与凹槽9的宽度相同或者略大于凹槽9的宽度,以使密封圈6在环形缺口5内安装的更为牢靠,与阀芯2外周面16贴的也更为紧密。密封圈6还设置有突出于阻挡壁8的接触部12,接触部12上部设有弧形倒角15,弧形倒角15可使阀芯2更顺畅的上下运动,防止阀芯2将接触部12压坏。在阀芯2向阀座3运动时,阀芯2先与接触部12接触,后与阀座3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丹顿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丹顿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7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