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巢框可移动的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3840.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6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侯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县昌平蜂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7/02 | 分类号: | A01K47/02;A01K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杨克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巢框可 移动 蜂箱 | ||
本专利涉及养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巢框可移动的蜂箱,本方案中的蜂箱中设有滑移机构,滑移机构中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能够同时拉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进而让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被同时顶升,进而让挂杆的两端能够同时上下移动,进而整个巢框能够快速平稳的上下移动,当巢框上移时,管理人员可对草狂两侧的巢脾进行检查,此过程中巢框一直处于原本的竖直状态,能有效的减少巢脾上蜜汁、花粉和幼虫的损失量,提高蜜蜂的养殖的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巢框可移动的蜂箱。
背景技术
标准蜂箱也称为十框蜂箱、郎氏蜂箱,是目前养蜂者最为常用的一种叠加式活框蜂箱。标准蜂箱是由10个巢框、箱身、箱底、巢门档、副盖、箱盖及隔板组成的。需要时可以在箱身上叠加继箱,继箱没有箱底,可以与巢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l0框时,就需要向上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
在将蜜蜂样子在蜂箱中时,需要进行开箱检查,开箱检查一般10~15天一次,早春时节最好在中午进行,而夏季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时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需要将巢脾提到视线的高度,先看面对的一面,再以巢脾上的梁为轴翻转,再看另一面,翻转时巢脾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防止蜜汁与花粉从巢房中掉出;最好在提脾的一侧上方观察,以免蜂王掉落,造成损失,如果巢脾上剩余的蜜蜂多,可用柔软的蜂扫轻轻拂去;巢脾检查完成以后,必须按原位装回,装回时,注意蜂路应保持在8~9毫米。插上隔板,轻轻地上下摇动副盖,催促蜜蜂离开箱沿。最后盖好箱盖。
在对蜂箱开箱检查的过程中,会对带有巢脾的巢框进行翻转,翻转的过程中,会导致蜜汁与花粉从巢房中掉出,也容易导致巢脾内的幼虫等掉出,会导致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也会为蜜蜂的养殖带来较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巢框可移动的蜂箱,以让巢框上下移动,避免巢脾内的蜜汁、花粉和幼虫掉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巢框可移动的蜂箱,包括箱体和巢框,所述巢框包括框体和挂杆,框体固定安装在挂杆上,还包括滑移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与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管与箱体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位于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之间,且挂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管的上端接触,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管的上端接触;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转杆、把手、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张紧状态的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均设置在箱体内,所述转杆水平安装在箱体内,转杆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转杆的另一端穿过箱体与把手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同轴固定安装在转杆上,所述第一滚轮的侧面与第一支撑管的下端接触,第二滚轮的侧面与第二支撑管的下端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管内同轴滑动安装有第一顶杆,第二支撑管内同轴滑动安装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与第一滚轮固定连接,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从第一支撑管上端穿入与第一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与第二滚轮固定连接,第二拉绳的另一端从第二支撑管上端穿入与第二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将框体放置到箱体内,且让挂杆的一端与第一顶杆的上端相对,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杆的上端相对,此时第一顶杆位于第一支撑管内,第二顶杆位于第二支撑管内,然后将蜜蜂养殖在箱体内。
当管理人员对单个巢框进行检查时,作用把手,转动转杆,转杆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此时第一拉绳被卷在第一滚轮上,第二拉绳卷在第二滚轮上,同时第一拉绳远离滚轮的一端拉动第一顶杆向上移动,第一顶杆的上端对挂杆进行顶升,同时第二拉绳远离滚轮的一端拉动第二顶杆向上移动,第二顶杆的上端对挂杆进行顶升,进而实现对整个巢框的顶升,此时管理人员可对巢框进行检查,此过程中巢框均保持竖直状态,巢脾中的蜜汁、花粉和幼虫不会受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县昌平蜂业有限公司,未经舒城县昌平蜂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3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