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光学膜片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2617.6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1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滕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框 光学膜片 导光板 背板 背光模块 无胶 粘贴 相对侧面 界定 受力 限位 侧面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一胶框、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胶框的两对侧分别具有粘贴至背板的至少一有胶区段及不粘贴至背板的至少一无胶区段。导光板的两相对侧面分别与无胶区段形成一间隙,且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与胶框所界定的空间。当胶框的两对侧受力时,胶框的各无胶区段接触导光板的侧面并限位光学膜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光学膜片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于目前的背光模块设计中,当定位光学膜片时,需考虑膜片膨胀及组装公差问题,故膜片的左、右侧与胶框间需预留间隙,且膜片需居中组装才能避免极限组装带来的亮线等问题。习知设计通常使用一治具来进行膜片定位,但受限于累计公差影响和目前需尽可能减小预留间隙的设计要求,难以提供设置限位治具的足够空间,导致光学膜片无法快速地精确定位。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快速且精确定位光学膜片的背光模块设计。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一胶框、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胶框固定于背板,且胶框的两对侧分别具有粘贴至背板的至少一有胶区段及不粘贴至背板的至少一无胶区段。导光板设置于胶框内侧,导光板的两相对侧面分别与无胶区段形成一间隙,且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与胶框所界定的空间。当胶框的两对侧受力时,胶框的各无胶区段接触导光板的侧面并限位光学膜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定位方法。首先将一胶框的两对侧粘贴至一背板,并于两对侧分别保留一无胶区段,且将至少一光学膜片叠置于一导光板上。接着经由各个无胶区段对胶框的两对侧施力,使胶框的各个无胶区段推动光学膜片,以使光学膜片移至一预设位置。再者,可将已位于预设位置的光学膜片粘贴固定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藉由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设计,仅需在胶框的两对侧分别保留一无胶区段,即能利用对称施力的方式让光学膜片移至一预设位置,不需利用额外的治具即能快速且精确的完成光学膜片于导光板上的定位,达到简化生产流程及缩小工时及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简图。
图2A为沿图1的A-A’线切割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沿图1的B-B’线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2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LED补光灯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人行横道显示装置及其安装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