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0511.2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任晔平;格菁;杨建成;朱元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1 | 代理人: | 胡勇康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施工 钻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深层钻孔封堵,通过和钻孔内壁更好接触进行密封的堵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帽、钢筋和水泥包裹层,顶帽套置于钢筋一端上,钢筋表面包裹有水泥包裹层,且两端预留一定长度的钢筋,水泥包裹层的一端和顶帽贴合,另一端为锥形,水泥包裹层沿轴向套置有多个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内圈嵌置于水泥包裹层内,外圈高于水泥包裹层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橡胶圈之间的水泥包裹层为斜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对钻孔进行孔口封堵的堵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层钻孔封堵,通过和钻孔内壁更好接触进行密封的堵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钻孔是施工固定和检测取样的主要方式,在施工接完成后,需要对钻孔进行封堵,由于钻孔深度较深,孔径较小,在封堵时常常出现封堵不连续等问题,封堵密封性差,目前常用的钻孔封堵都采用注浆封堵,向钻孔内注入浆液,使得浆液在钻孔内进行凝固,由于钻孔较深,注浆量难以控制,尤其是在孔壁周围出现空洞或裂隙时,注浆量更是难以预测,且注浆后浆液凝固需要时间,在浆液凝固过程中,内部混合有空气,凝固后,内部气体空隙会出现连通的情况,钻孔内的带封堵物会通过空隙进行渗透,最终从钻孔口部溢出,也有采用气囊对钻孔进行封堵的,将气囊放入钻孔内,然后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膨胀,对钻孔进行封堵,气囊在转孔内,随着长期的使用,会出现泄气或破损的情况,进而起不到钻孔封堵的作用,由于气囊存在弹性,和钻孔内壁接触位置是会存在间隙,不会完全贴合,容易出现渗透泄露,封堵密封差的情况,且气囊本身不存在刚度,其封堵后的承重主要依靠气体,向钻孔内放置气囊时,深处的难以放置到位,影响充气封堵。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深层钻孔封堵,通过和钻孔内壁更好接触进行密封的堵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包括顶帽、钢筋和水泥包裹层,顶帽套置于钢筋一端上,钢筋表面包裹有水泥包裹层,且两端预留一定长度的钢筋,水泥包裹层的一端和顶帽贴合,另一端为锥形,水泥包裹层沿轴向套置有多个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内圈嵌置于水泥包裹层内,外圈高于水泥包裹层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橡胶圈之间的水泥包裹层为斜面。
本发明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钢筋的另一端放入钻孔内,做导向杆用,然后通过外力将顶帽下压,推动钢筋向孔内移动,同时水泥包裹层也受力进入孔内,内孔沿着水泥包裹层锥形端扩展,水泥包裹层将钻孔内壁挤压紧实致密,并对水泥包裹层形成反向的包裹挤压,使得钻孔内壁和对应的橡胶圈之间形成的斜面紧密贴合,然后继续下压顶帽,使得橡胶圈逐步的进入钻孔内,使得相邻的橡胶圈之间形成的密封垫分别和钻孔内壁接触,进而形成深度上的紧密结合,对钻孔进行封堵。
所述橡胶圈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水泥包裹层和钻孔内壁形成膨胀贴合,将水泥包裹层卡死在钻孔内,将水泥包裹层分段贴合密封,防止泄露封堵不严。
本发明一种水利施工钻孔堵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筋截割成等长,长度为:50cm-80cm;
2)调制水泥浆,使其达到所用密度;
所述水泥浆的密度为1.25-1.31g/cm3;
所述水泥浆的质量份组成配比为:水泥80-100份、减轻剂液体二氧化硅35-45份、膨胀玻化微珠24-40份、纤维素醚10-18份、格蕾丝聚羧酸减水剂2-8份、碱式氯化铝4-8份、六偏磷酸钠3-6份、消泡剂1.2-2.4份;
优选的为,每升所述水泥浆中包括纤维0.12-0.24g;
优选的为,所述液体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0.15-0.1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0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