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防卡防砂管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9243.2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峰;张国龙;刘涛;张玉臣;李度兵;张振;刘生平;王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峰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防卡防砂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防卡防砂管柱,具体为油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油井机械防砂领域,有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在防砂管柱砂埋后,卡在井里,油井小修作业井口解卡吨位一般在50吨左右,考虑管柱重量,油层部位砂卡大于35吨拉力时,小修作业根本无法提出管柱,导致油井大修,成本很大,特别严重情况下,造成油井报废。防卡防砂管柱,就是针对这个难题设计的一个解决方案。
在普通的机械防砂中,防砂管柱下井,油井投产后,在连续的生产中,由于油层不断出砂,最终必然导致砂埋。砂埋后,砂子对防砂管柱的摩擦阻力相当巨大,仅以D73mm规格的常规防砂管为例,经过多次模拟拉力试验,完全砂埋后,每米的提拔拉力约为6吨左右,以一口井下20米防砂衬管计算,仅提拔防砂管柱就需要120吨的拉力,这在正常的修井作业中,几乎很难达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防卡防砂管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防卡防砂管柱包括防砂管柱1、内接箍2、减阻带3和可拆卸堵头4,防砂管柱1的上部安装有内接箍2,内接箍2通过底部的螺纹接口2-1与防砂管柱1的上部连接,防砂管柱1的下方通过可拆卸堵头螺纹接口4-1与可拆卸堵头4螺纹连接,且所述的防砂管柱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一层粘合层1-1,所述的粘合层1-1的外侧缠绕一层减阻带3。
作为优选,所述的粘合层1-1能使减阻带3与防砂管柱1之间紧密贴合,
更好的防止减阻带3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砂管柱1的上端和下端外侧设置有一个卡台1-2,所述的卡台1-2与防砂管柱1一体成型,所述的卡台1-2能防止缠绕的减阻带3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阻带3为机硅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极好的减阻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在防砂管柱表面缠绕一层减阻带,由于减阻带的存在,受力时,减阻带就会变形、滑动,导致砂层中间的相对滑动,这一微小的多层滑动,将沉淀致密的砂层变成松散状态,砂层摩擦阻力迅速降低,油井小修作业中,就可以提出防砂管柱。此种设计不仅降低了成本并且有助于防砂管柱的提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内接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可拆卸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砂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防砂管柱1、内接箍2、减阻带3、可拆卸堵头4、粘合层1-1、螺纹接口2-1、卡台1-2、可拆卸堵头螺纹接口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田防卡防砂管柱包括防砂管柱1、内接箍2、减阻带3和可拆卸堵头4,防砂管柱1的上部安装有内接箍2,内接箍2通过底部的螺纹接口2-1与防砂管柱1的上部连接,防砂管柱1的下方通过可拆卸堵头螺纹接口4-1与防砂管柱1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的防砂管柱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一层粘合层1-1,所述的粘合层1-1的外侧缠绕一层减阻带3。
作为优选,所述的粘合层1-1能使减阻带3与防砂管柱1的之间紧密贴合,
更好的防止减阻带3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砂管柱1的上端和下端外侧设置有一个卡台1-2,所述的卡台1-2与防砂管柱1一体成型,所述的卡台1-2能防止缠绕的减阻带3上下滑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原理为:使用时将内接箍2通过底部的螺纹接口2-1与防砂管柱1的上部螺接固定,将防砂管柱1下部安装有可拆卸堵头4,安装好后将粘合层1-1的外侧缠绕一层减阻带3即可进行使用,当减阻带3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需要将减阻带3揭下更换,并且由于防砂管柱1的上端和下端外侧设置有一个卡台1-2,因此在提拉防砂管柱时不会导致减阻带3上下滑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峰,未经王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9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