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破端子组件、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9077.6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9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郜曦;肖智勇;焦雷;王旭阳;刘伟健;肖胜宇;钟成堡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93 | 代理人: | 柳兴坤 |
地址: | 519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破 端子 组件 接线 结构 包括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接线结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刺破端子组件、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机马达接引出线的制造工艺中,为将绕完线的绕组引线端与接线端连接。常见地有两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是剥去引线绕组漆包线绝缘漆皮后用焊锡与接线端连接;第二种是引线绕组漆包线过接线槽位置,打入刺破端子,刺破引线绕组漆包线绝缘漆皮并将接线端与之连接。目前第二种刺破方式以结构可靠、工艺简单、安全环保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采用。但通常的刺破端子连接方式有如下不足:
1、在绕线后需要打入刺破端子增加工艺的复杂程度;
2、刺破端子接插件制约了电机轴向长度,使电机的轴向长度较长;
3、对于绕组采用铜线的,铜线与铝制刺破端子之间存在电化学腐蚀;
4、刺破端子连接的结构强度和阻燃性能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刺破端子预置在固定结构内的刺破端子组件、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刺破端子组件,包括刺破端子和固定结构,所述刺破端子预置在所述固定结构内,所述刺破端子上设置有狭缝结构,所述狭缝结构能够部分剥离或者刺破压入所述狭缝结构的引线的绝缘层,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开口,所述狭缝结构的入口与所述固定结构的开口朝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在成型的过程中将所述刺破端子预置在其内部。
优选地,所述刺破端子包括刺破端子主体,所述刺破端子主体包括板状结构,所述狭缝结构设置在所述板状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板状结构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刺破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刺破端子主体,两个所述刺破端子主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结构主体,所述固定结构主体为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在所述壳体结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接线槽。
优选地,所述刺破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内部,所述狭缝结构与所述接线槽的位置对应。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用于实现两条引线的电连接,包括上述刺破端子组件和接线头,所述接线头与所述刺破端子电连接,两条引线中的一条压入所述刺破端子的狭缝结构中,另一条与所述接线头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刺破端子与压入所述刺破端子的狭缝结构中的引线的连接处进行点胶。
优选地,所述接线头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插入到所述刺破端子内并与所述刺破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电源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头形成在所述刺破端子上。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接线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线结构的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电机的环形绝缘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环形绝缘骨架的轴向、径向和/或与所述环形绝缘骨架的切向平行的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刺破端子组件,由于将刺破端子预置到固定结构内,并使刺破端子上的狭缝结构的入口与所述固定结构的开口朝向一致,简化了引线的连接工序,使引线直接卡入刺破端子的狭缝结构内即可,无需再将刺破端子插入到固定结构内。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刺破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刺破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示出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刺破端子组件与绝缘骨架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9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滑式键盘
- 下一篇:前置摄像头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