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8375.3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罗啸宇;谢文平;肖凯;雷旭;姚博;聂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击暴流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模拟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下击暴流是一种突发的、极端的雷暴气象,下击暴流发生时伴随着极强的下沉气流和低空风切变,对建筑、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为了减轻下击暴流的危害,需要通过模拟试验,研究试验设备在下击暴流环境中的风荷载特性。
目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风机转动模拟下沉气流的产生,由于从风机启动到达到足够强的风速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无法真实地模拟出下击暴流的突发性特点,导致了依靠当前的下击暴流模拟装置无法测量出试验设备在瞬间承受到强力气流时的风荷载特性数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解决了目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风机转动模拟下沉气流的产生,由于从风机启动到达到足够强的风速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无法真实地模拟出下击暴流的突发性特点,导致的依靠当前的下击暴流模拟装置无法测量出试验设备在瞬间承受到强力气流时的风荷载特性数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罐、支撑架、缓冲机构和试验设备;
所述压缩空气罐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地面上方;
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向下并垂直于地面;
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空气罐远离出气口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用于减缓压缩空气罐释放气体时产生的后坐力;
所述试验设备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与地面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收缩段;
所述收缩段为空心管道;
所述收缩段包括:第一通道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二通道段;
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口径;
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压缩空气罐的出气口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出口段;
所述出口段为空心管道;
所述出口段包括:第二过渡段和第三通道段;
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二通道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试验平台;
所述试验平台设置于所述出口段与地面之间,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试验设备。
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罐的出气口端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连接关系为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连接关系为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为压缩弹簧或空气弹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高脚桌结构;
所述支撑架顶端设置有支撑平台;
所述支撑平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试验平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压缩空气罐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脚,且三个支撑脚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试验平台为水平台面。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罐、支撑架、缓冲机构和试验设备;所述压缩空气罐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地面上方;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向下并垂直于地面;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空气罐远离出气口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用于减缓压缩空气罐释放气体时产生的后坐力;所述试验设备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罐出气口端与地面之间。
本发明通过选用压缩空气罐作为冲击气流的发生装置,能在瞬间产生强力的下沉气流,使得设置于压缩空气罐与地面之间的试验设备能够测量出试验设备在瞬间承受到强力气流时的风荷载特性数据,解决了目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风机转动模拟下沉气流的产生,由于从风机启动到达到足够强的风速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无法真实地模拟出下击暴流的突发性特点,导致的依靠当前的下击暴流模拟装置无法测量出试验设备在瞬间承受到强力气流时的风荷载特性数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击暴流模拟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8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MT自动换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挡位自锁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