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7618.1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W4/02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郭鑫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距离 文件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可见光通信的终端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接收到向第二终端发送文件的指令时,获取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当确定第一终端中的闪光灯在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照强度、位于以该距离进行可见光通信时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时,根据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文件转换为电信号;利用第一终端中的闪光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使第二终端中的光电二极管在接收到光信号后进行光电转换处理,并将得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文件编码信息进行存储,这样,利用第一终端的闪光灯和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方便地实现了文件传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可见光通信装置,如能够实现可见光通信的终端。
现有技术中,实现可见光通信的终端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外接装置来实现与其它终端之间的文件传输。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接装置主要包括光接收模块、解调模块、接口模块、调制模块和光发送模块。当接收文件时,光接收模块接收其它外接装置转换的可见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解调模块,之后解调模块将电信号转换成用户终端可用的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模块将数字信号发送给终端;当发送文件时,终端通过接口模块将文件发送给调制模块,调制模块根据文件编码信息将文件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光发送模块,光发送模块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见光信号发送给其它外接装置。这样,两个终端在进行光通信时,每个终端都需要携带一个外接装置,其中任一终端没有外接装置,就不能以可见光的方式进行文件传输,不但使用不便,而且限制了可见光通信的应用市场。
可见,现有技术中实现可见光通信的终端存在着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可见光通信的终端存在着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向第二终端发送文件的指令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安装的闪光灯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照强度、位于以所述距离进行可见光通信时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所述文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闪光灯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使所述第二终端中的光电二极管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后,进行光电转换处理,并将光电转换处理得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文件编码信息进行存储。
可选地,根据所述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所述文件转换为电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若确定所述闪光灯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照强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光照强度,则调节所述闪光灯的位置使所述闪光灯靠近所述第一终端中透镜的焦点;其中,所述透镜为凹面镜或凸透镜,所述第一光照强度为所述光照强度范围的最小值;以及
根据所述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所述文件转换为电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调节位置后所述闪光灯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照强度位于以所述距离进行可见光通信时的光照强度范围后,根据所述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所述文件转换为电信号。
可选地,根据所述文件的编码信息将所述文件转换为电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若确定所述闪光灯在所述第二终端的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照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光照强度,则调节所述闪光灯的位置使所述闪光灯远离所述第一终端中透镜的焦点;其中,所述透镜为凹面镜或凸透镜,所述第二光照强度为所述光照强度范围的最大值;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7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