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6892.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蒋忠辉;胡雄;虞光财;周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210/02;C08F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基料 气体渗透 饱和法 发泡 发泡珠粒 丁烯 制备 乙烯 熔点 分子量分布 多级串联 发泡倍率 光学性能 力学性能 模塑成型 熔融指数 反应器 聚合物 丙烯 高倍率 共聚合 两阶段 粘结 能耗 加工 应用 | ||
1.一种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级串联反应器中进行相应两阶段以上的丙烯/乙烯/丁烯共聚合反应,获得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其中:丙烯/乙烯/丁烯共聚合反应为两个阶段时,其第一阶段中,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不加或者少量加入乙烯和丁烯,进行丙烯/乙烯/丁烯的共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乙烯含量控制为0~0.3wt%,丁烯含量控制为0~3.0wt%;第二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反应生成物的基础上,在氢气存在下,相比于第一阶段乙烯和丁烯通入量,更大量通入乙烯和丁烯进行丙烯/乙烯/丁烯的共聚合反应,最终聚合物的乙烯含量控制为0.5~2.0wt%,丁烯含量控制为4.0~7.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聚合物的乙烯含量控制为1.0~1.6wt%,丁烯含量控制为5.7~6.3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中,乙烯加入量为乙烯加入总量的0~15wt%,第二阶段中,乙烯加入量为乙烯加入总量85~100wt%;第一阶段中,丁烯加入量为丁烯加入总量的0~40wt%,第二阶段中,丁烯加入量为丁烯加入总量的60~10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Ziegler-Natta催化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一种以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为主要组分的固体催化剂组分A,一种有机铝组分B和一种外给电子体组分C;其中组分A与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例以钛铝比计为1:10~1:500,组分B与组分C之间的重量比例为3:1~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反应过程中,聚合反应温度为50~90℃,氢气含量为1100~1500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得到的聚丙烯的产率的质量比为40:60~7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串联反应器多于两级时,进行相应多于两个阶段的丙烯/乙烯/丁烯共聚合反应;其从前到后的阶段中,乙烯和丁烯的加入量分别呈阶梯型大幅上升趋势。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特征:
(1)在230℃,负载2.16kg时的MFR为5.6~10.4g/10min;
(2)分子量分布Mw/Mn=3~6;
(3)乙烯含量0.5wt%~2.0wt%;
(4)丁烯含量4.0wt%~7.0w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特征:
(1)在230℃,负载2.16kg时的MFR为6~10g/10min;
(2)分子量分布Mw/Mn=3~6;
(3)乙烯含量1.0wt%~1.6wt%;
(4)丁烯含量5.7wt%~6.3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体渗透饱和法发泡的聚丙烯基料,其特征在于,其熔点在138~144℃之间,弯曲模量在900Mpa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8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速溶型高分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用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