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6883.8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萌;来琦芳;隋延鸣;朱林;杨霞;杨敏;周凯;么宗利;孙真;高鹏程;王桃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使用 沉性卵 孵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包括孵化槽、带开口的孵化瓶和水泵,孵化瓶设置于孵化槽内部,水泵通过泵水管向孵化瓶泵水维持动态水体,该孵化系统还包括与孵化槽相邻的净化储水槽,孵化槽通过溢水口向净化储水槽溢水,孵化瓶的开口高于溢水口,净化储水槽内部通过隔板隔出连续折回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成过滤效果逐渐增加的若干级过滤槽,水泵设置于净化储水槽中泵吸过滤净化后的水体。本发明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避免引入外源水源,有利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鱼卵的孵化效率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苗孵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国,每年对鱼苗的需求量很大,人工孵化工作量较大。长期以来,我国鱼苗孵化一直沿用传统设备,如孵化桶、孵化槽或孵化环道等,主要靠底部水流冲击,将受精卵向上翻滚,既可以增加溶氧,又起到防止受精卵堆积缺氧坏死的目的,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上述几种孵化设备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孵化过程需要大量换水,也容易受水源污染影响,孵化器内的水容易溢出,造成鱼苗或者鱼卵的流失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包括孵化槽、带开口的孵化瓶和水泵,所述孵化瓶设置于孵化槽内部,所述水泵通过泵水管向孵化瓶泵水维持动态水体,该孵化系统还包括与孵化槽相邻的净化储水槽,所述孵化槽通过溢水口向净化储水槽溢水,所述孵化瓶的开口高于溢水口,所述净化储水槽内部通过隔板隔出连续折回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成过滤效果逐渐增加的若干级过滤槽,所述水泵设置于净化储水槽中泵吸过滤净化后的水体。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为竖向、对应净化储水槽的溢水口侧面设置的四块,所述过滤槽沿水流方向设置为四级,分别为过滤棉过滤槽、陶瓷环过滤槽、大孔活性炭过滤槽和微孔活性炭过滤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净化储水槽中设有气石对过滤净化后的水体加气。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孵化瓶的底部带有进水口,所述泵水管与进水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水管设有水阀。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孵化槽的底部设有排污管。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孵化瓶溢出的水体通过溢水口溢流进入净化储水槽内的水流通道,经过水流通道的多级过滤产生的净化水能够再通过水泵泵入孵化瓶内对孵化水体产生推力保持动态,通过系统内部的过滤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引入外源水源,有利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鱼卵的孵化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沉性卵孵化系统,包括净化储水槽1、孵化槽2、带开口的孵化瓶3和水泵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鲫鱼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减少马拉维湖岩栖类慈鲷幼鱼残食的孵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