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6882.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沈锋明;单国荣;王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J5/18;C08F210/06;C08F210/02;C08F210/08;B29B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元共聚聚丙烯 流延膜 镀铝 树脂组合物 制备 树脂基料 抗氧剂 双螺杆挤出机 正己烷提取物 环管反应器 卤素吸收剂 热粘合性能 常温常压 共聚单体 共聚反应 光学性能 加工性能 生产要求 丙烯 镀铝膜 食品级 丁烯 高端 造粒 乙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基料:以丙烯为主要原料,1‑丁烯、乙烯为共聚单体,于环管反应器中进行共聚反应得到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基料;2)将步骤1制备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基料、抗氧剂1、抗氧剂2以及卤素吸收剂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混合,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得到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能满足食品级镀铝膜的加工性能、镀铝性能、光学性能、热粘合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刚性和较低的正己烷提取物,完全满足高端流延膜包装厂家对镀铝流延膜生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聚丙烯树脂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镀铝聚丙烯流延膜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镀铝聚丙烯流延膜(Metalize cast polypropylene;MCPP)是塑胶工业中通过流延挤塑工艺并经真空镀铝制成的一种聚丙烯薄膜。MCPP与LLDPE、 LDPE、HDPE、PET等其他薄膜相比,成本更低,产量更高,比PE薄膜挺度更高,具有优良水气和异味阻隔性,能满足一般耐热、耐化学、耐磨、阻氧、阻湿等的使用要求,普遍用作食品包装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外MCPP专用料的不断开发,流延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MCPP薄膜己成为塑料包装薄膜中发展趋势最快的薄膜之一,据估计未来几年MCPP市场需求量仍将保持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作为食品包装用MCPP专用料,除了特定的理化性能外还要求较低的热封温度以提高产品的热封强度。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三元共聚方法制造MCPP 专用料,在聚合时引入2~3%的共聚单体1-丁烯和乙烯与丙烯共聚而成,通常乙烯含量高于1-丁烯,由于共聚单体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结晶性能,熔点显著下降,热封性能得以增强,但是共聚物中低分子量部分往往乙烯含量较高,增加了树脂中低分子无规物的含量,导致产品的正己烷提取物始终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尤其是在食品包装领域。
此外,MCPP专用料还要求严格控制各种添加剂,例如:爽滑剂、开口剂及抗静电剂等,以防止发生迁移,影响镀铝膜的质量,因此,MCPP对原料的要求较高,目前市场上主要牌号有新加坡TPC的FL7540L、FL7641L等,国内满足此条件的MCPP专用料还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共聚单体比例、辅以一定比例的抗氧剂和卤素吸收剂制成的一种高性能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制备出的组合物拥有所生产的镀铝流延膜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镀铝性能、光学性能、热粘合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刚性和较低的正己烷提取物,满足高端流延膜包装厂家对镀铝流延膜生产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丙烯为原料,经精制脱除影响聚合反应的杂质,以1 ﹣丁烯、乙烯为共聚单体,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环管反应器中进行共聚得到共聚物淤浆料;然后将共聚物淤浆料经过闪蒸罐、汽蒸器、干燥器等工序形成粉状共聚物基料并进入料仓。
本发明的一种镀铝三元共聚聚丙烯流延膜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基料
以丙烯为主要原料,1-丁烯、乙烯为共聚单体,于氢气氛围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环管反应器中进行共聚反应得到三元共聚聚丙烯树脂基料;其中,共聚反应条件为:温度65±1℃,压力3.4Mpa,氢气浓度为800~1500ppm,反应时间: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