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6853.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9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仇凯;吉宏明;阮国富;陈军;邢丽华;庆朋飞;顾慧;张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8/14;B21D4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孙哲 |
地址: | 314102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 ||
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包括下模、上模、半剪机构及倒角机构,半剪机构的一部分及倒角机构的一部分依次设于下模上,半剪机构的剩余部分及倒角机构的剩余部分依次设于上模上,半剪机构用于将料带半剪,倒角机构包括下模倒角入块、下模压料冲子、上模倒角冲子及上模压料冲子,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下模上,下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下模倒角入块中,下模倒角入块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成型工件的下倒角,上模倒角冲子穿设于上模中,上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上模倒角冲子中,上模倒角冲子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成型工件的上倒角,料带在下模及上模之间,经过半剪机构半剪后,在倒角机构中进行双面倒角得到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备双面倒角工件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冲压生产工件的模具应用十分广泛,而其生产的工件许多都需要进行倒角处理,尤其是有些工件还必须进行双面倒角处理。现有工艺为先冲压生产工件,然后对工件进行双面倒角处理,效率低下,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工件的冲压模具。
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半剪机构及倒角机构,所述半剪机构的一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一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下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的剩余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剩余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用于在闭模时将料带半剪以产生料带凹槽,所述倒角机构包括下模倒角入块、下模压料冲子、上模倒角冲子及上模压料冲子,所述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倒角入块中,所述下模倒角入块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下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下倒角,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穿设于所述上模中,所述上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中,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三凹槽和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用以将料带与料带凹槽断开,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所述上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上倒角,料带在所述下模及所述上模之间,经过所述半剪机构半剪后产生料带凹槽,在所述倒角机构中通过所述上模压料冲子将料带凹槽压入下模倒角入块中,在第一凹槽的作用下成型下倒角,然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下压,所述凸块将料带凹槽断开,同时所述第三凹槽下压于已成型下倒角的料带凹槽上,成型上倒角得到工件。
上述冲压模具通过半剪机构将料带半剪,并通过倒角机构将半剪后的料带进行双面倒角得到工件,然后通过吹气机构将双面倒角的工件从分料机构处吹出,从而快速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冲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倒角机构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半剪机构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开模时倒角机构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压紧料带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成型下倒角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凸块压在料带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成型双面倒角工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未经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6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