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除尘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5492.4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6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B01D53/50;B01D53/56;B01D53/75;B01D5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脱硫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炉窑烟气脱硫脱硝的净化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预除尘及联合脱硫脱硝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也逐年增加,使得最主要的能源原料煤炭消耗量增大,这造成大气主要污染物SO2和NOx的排放量增大。据统计,2014年,全国SO2排放量达到1974万吨,NOx方面,2014年的排放总量达到2125万吨。近年来由于SO2和NOx可以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雾霾、PM2.5污染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我国每年因NOx、SO2及形成酸雨造成的损失达1100亿元,其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7%-8%。因此,国家加大了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对主要大气污染物SO2和NOx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排放标准,开发经济高效的脱硫脱硝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工业炉窑类型繁多,应用领域很广。同时,工业窑炉使用的燃料多种多样,而煤占燃料总消耗量的2/3。截止2014年,全国工业锅炉62万台,其中燃煤工业锅炉50多万台。由于工业炉窑存在点多面广等原因,环保处理设施远远落后于电厂领域。我国工业窑炉烟气污染严重,研究解决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传统除尘、脱硫、脱硝技术通常在两套独立的装置中分别进行除尘、脱硫和脱硝,以避免烟气中的SO2对脱硝催化剂的毒化作用,但两套独立脱除装置的存在造成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动力消耗大、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成套协同处理工艺与装备已经成熟,但是工业窑炉主要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技术亟待研究开发。因此,开发能够同时除尘、脱硫、脱硝的一体化技术已成为环保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除尘脱硝脱硫一体化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工业炉窑烟气污染物粉尘、NOx、SO2净化过程中分级式处理、炭基催化剂易堵塞以及利用率低、系统脱硝效率偏低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且便于推广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除尘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通过带有出气孔挡板隔开的预除尘区、脱硫区、缓冲区和脱硝区,预除尘区下方开设有连接烟道的进气口,脱硝区上方开设有连接烟囱的出气口;
预除尘区包括集灰斗和位于集灰斗上方的导流板,集灰斗和导流板形成的集灰区域贯穿脱硫区的中部;
脱硫区和脱硝区连接有氨气输送管道和放置活性焦的储料仓;
缓冲区包括混氨筒壁,混氨筒壁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整流板、喷氨管和均流板,整流板与脱硝区相通,均流板与脱硫区相通。
进一步,集灰斗呈倒八字形,导流板呈锥形,集灰斗外侧设有集料斗,集料斗的下端连接有卸料阀。
进一步,预除尘区底部的进气口处连接有与烟道相通的烟气换热器。
进一步,脱硫区下部由外向内依次为脱硫进气室、脱硫室和脱硫出气室,脱硫进气室底部进气口处布置有导流板,均流板与脱硫出气室相通。
进一步,脱硝区从外到内依次为脱硝进气室、脱硝室和脱硝出气室,整流板与脱硝进气室相通。
进一步,脱硝区中的脱硝室通过空心圆锥管与脱硝进气室相通,脱硝出气室上方设有与出气口相通的若干排气口,烟囱所在的排气管道上安装有引风机和泄爆阀门。
进一步,氨气输送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和调节阀。
进一步,喷氨管上连接有多层涡流状的喷氨支管。
一种预除尘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烟气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A、预处理:将待处理的烟气从烟道进入预除尘区,预除尘区的导流板改变烟气的流场,将烟气中的颗粒物集聚收集在集灰斗中;
B、脱硫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烟气逸散到脱硫区,脱硫区连接的氨气输送管道通过喷氨管向脱硫区提供氨气,储料仓向脱硫区提供活性焦,活性焦对烟气中的SO2进行选择性吸附,吸附态的SO2在烟气中氧气、水蒸气以及NH3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铵盐,完成SO2的脱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5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VOCs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蜂窝陶瓷加工时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