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除湿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5234.6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7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荆晶;牛晓峰;王瑜;赵跃帅;张梦迪;于钟麒;张雪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2;F25B21/02 |
代理公司: |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 32284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降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除湿降温装置,包括空气除湿降温单元、除湿溶液再生单元、烟气余热回收单元、光伏板发电单元;空气除湿降温单元与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烟气余热回收单元与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光伏板发电单元分别与空气除湿降温单元和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所述车用除湿降温装置可替代传统的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汽车空调,降低汽车空调运行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降温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车用除湿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人们对驾驶时车内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驾驶人员对营造舒适驾车环境的汽车空调系统依赖度越来越高。但目前传统的汽车空调大多基于燃油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耗用了汽车大量输出功率,有着耗能大、不环保等缺点。
汽车燃油燃烧后排出的尾气仍然具有一定的品位,其温度通常高于80°C,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而目前这一低品位热源通常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未加任何利用,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除湿降温装置,替代传统的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汽车空调,降低汽车空调运行能耗。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除湿降温装置,包括空气除湿降温单元、除湿溶液再生单元、烟气余热回收单元、光伏板发电单元;空气除湿降温单元与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烟气余热回收单元与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光伏板发电单元分别与空气除湿降温单元和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空气除湿降温单元包括风机、除湿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空气阀,风机的出风口与除湿器的空气进口端连接,除湿器空气出口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阀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的空气出口处。
作为优选例,所述除湿溶液再生单元包括除湿器、第一溶液阀、第一溶液泵、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溶液阀、烟气内热型再生器、储液罐、第三溶液阀和第二溶液泵;除湿器的溶液出口端和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溶液进口连接,且第一溶液阀和第一溶液泵位于除湿器溶液出口端和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溶液进口之间;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溶液出口与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溶液进口连接,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与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溶液进口之间设有第二溶液阀;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溶液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接,储液罐出口和除湿器的溶液进口连接,且储液罐出口和除湿器的溶液进口之间设有第三溶液阀和第二溶液泵;除湿溶液再生单元中的除湿器与空气除湿降温单元中的除湿器为同一除湿器;除湿溶液再生单元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与空气除湿降温单元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为同一半导体制冷片。
作为优选例,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单元包括烟气内热型再生器和烟气阀;烟气阀与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烟气进口连接; 烟气余热回收单元中的烟气内热型再生器与除湿溶液再生单元中的烟气内热型再生器为同一部件。
作为优选例,所述烟气内热型再生器中设有烟气管束,烟气管束的烟气进口和烟气阀连接;所述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上部设有溶液进口管路,溶液进口管路中设置有喷嘴;所述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低端设有溶液出口;所述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侧壁设有再生空气进口,所述烟气内热型再生器的顶端设有再生空气出口,所述再生空气出口上设置引风机。
作为优选例,所述光伏板发电单元包括光伏板、电位器、半导体制冷片和蓄电池,光伏板固定于车顶,光伏板与电位器的一端相连接,电位器的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进线端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源出线端与蓄电池连接;光伏板发电单元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与空气除湿降温单元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为同一半导体制冷片。
作为优选例,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由多块半导体制冷片拼接组成;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设置第一蛇形管,热端设置第二蛇形管,第一蛇形管中通有空气,第二蛇形管中通有除湿溶液。
作为优选例,所述光伏板由多块光伏板单元拼接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5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