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5152.1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康献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攀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H02J50/00;H02J50/30;H04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传感器 接触 供电 数据 传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对智能生活的追求,这就对转动式或移动式传感器提出要求更高的要求。对转动式或移动式等动态传感器通常通个滑环或滑片等接触方式提供电能和数据传送,它受震动、防水、材料滑行寿命等很多因素影响,使用寿命严重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水平的要求。所以需要提供一种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实现动态测量的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包括运动的感测装置、动态组件和静态组件,所述动态组件随感测装置运动,所述静态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动态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的供电方式为无线供电或光方式供电,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的信号传递方式为无线传递或光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静态组件包括第一无线感应元件,所述动态组件包括第二无线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分别设有第一感应电路和第二感应电路,所述第一感应电路和所述第一无线感应元件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无线感应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应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感应元件和所述第二无线感应元件之间进行供电和/或信号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还包括高磁导率软磁体材料体,所述高磁导率软磁体材料体位于所述第一无线感应元件和所述第二无线感应元件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供电和/或无线传递方式包括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电磁波无线能量传输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板设有至少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控制板设有至少一个光发射元件,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通过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进行信号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板设有至少一个光发射元件,所述第二控制板设有至少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控制板通过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感测装置为扭力感应装置,所述扭力感应装置包括相对固定部、相对旋转部和过渡部,以及至少一个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扭力感应霍尔和扭力感应磁石,所述扭力感应霍尔安装在相对固定部或相对旋转部上,所述扭力感应磁石安装在相对旋转部或相对固定部上,所述扭力感应霍尔和扭力感应磁石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形变感应传感器,所述形变感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扭力感应装置的过渡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有信号输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动态传感器的供电和信号传输是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或光传输技术方式传输,使用寿命长,生产装配简单,信号稳定性高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感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感测装置;
11-相对固定部;
12-相对旋转部;
13-过渡部;
14-扭力感应磁石安装槽;
15-扭力感应霍尔安装槽;
2-动态组件;
21-第二控制板;
22-第二无线感应元件;
23-高磁导率软磁体材料体;
3-静态组件;
31-第一控制板;
32-第一无线感应元件;
33-高磁导率软磁体材料体;
4-信号输出线;
5-光发射元件;
6-光接收元件;
7-扭力感应磁石;
8-扭力感应霍尔;
9-高磁导率软磁体材料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动态传感器非接触供电和数据传递结构,运动的感测装置1、动态组件2和静态组件3,动态组件2安装在感测装置1上,动态组件2随感测装置1运动,动态组件2与静态组件3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攀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攀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5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