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油器、电控喷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1984.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华;张玲;陈火雷;张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F02D41/20;F02D4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新雷;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油器 电控喷油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喷油器,针阀3与针阀上止点接触面8接触时,第一导电材料A通过针阀3与第二导电材料B形成第一导电回路;针阀3与针阀下止点接触面9接触时,第一导电材料A通过针阀3与第三导电材料C形成第二导电回路。通过检测第一导电回路和第二导电回路的导通信号,可以精确获取针阀3的位置信息,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喷射油量,实现了喷射油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减少CO2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喷油器、电控喷油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降低油耗、提高动力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改善,作为柴油系统四大核心部件之一的喷油器成为近年来共轨技术发展的重点。电控喷油器是电控共轨系统中设计、工艺难度最大的部件,也是目前为止,电控共轨系统中品种最多的部件。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燃油系统的喷油速率、喷射灵活性和精确性,以及实现多次喷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其一,单次喷射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燃烧与排放后处理的结果;其次,多次喷射能力和理想的喷油规律是实现油耗和排放同时降低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通过压力变化反映喷油器中针阀位置变化,但是,由于油嘴处压力波动影响较大,导致检测的针阀位置不准确,进而影响喷射的精确性;通过加传感器方式检测喷油器中针阀位置,风险大,喷油器可靠性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喷油器、电控喷油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欲实现喷射油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进而减少CO2排放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喷油器,包括:针阀体2、针阀3、针阀上止点接触面8、针阀下止点接触面9、第一导电材料A、第二导电材料B和第三导电材料C;
所述针阀体2为绝缘材料,所述针阀3为导电材料;
所述针阀3与所述针阀上止点接触面8接触时,所述第一导电材料A通过所述针阀3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B形成第一导电回路;
所述针阀3与所述针阀下止点接触面9接触时,所述第一导电材料A通过所述针阀3与所述第三导电材料C形成第二导电回路;
所述喷油器还包括:铜套1、绝缘体4、油嘴垫片5、针阀弹簧6和弹簧固定座7;
所述第一导电材料A依次穿过所述针阀体2和所述弹簧固定座7,与所述针阀3一直接触;
所述第二导电材料B依次穿过所述铜套1、所述针阀体2和针阀上止板,并在所述针阀上止点接触面8漏出,当所述针阀3与所述针阀上止点接触面8接触时,还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B接触;
所述第三导电材料C穿过所述针阀体2,并在所述针阀下止点接触面9漏出,当所述针阀3与所述针阀下止点接触面9接触时,还与所述第三导电材料C接触;
所述弹簧固定座7连接在所述针阀体2和所述针阀3之间;
所述针阀3的上端穿过所述弹簧固定座7;
所述针阀弹簧6套接在所述针阀3外表面,并限制在所述弹簧固定座7与所述针阀3的第一凸起之间;
在所述弹簧固定座7与所述针阀体2之间,所述针阀3的第二凸起与所述针阀体2之间,以及所述针阀3的第三凸起与所述针阀体2之间均设置所述绝缘体4;
所述铜套1套接在所述针阀体2的外表面;
所述铜套1的下端设置所述油嘴垫片5。
一种电控喷油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喷油器;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喷油器中所述第一导电回路的导通信号、所述第二导电回路的导通信号,以控制燃油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1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