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目联动PTZ跟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1029.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2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陶永亮;王景彬;张帆;马凌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T7/2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动 ptz 跟踪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目联动PTZ跟踪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于每一个定点画面,都与动点画面进行手动或自动对应坐标的标定;根据标定得到的对应点对的坐标集,计算出标定参数集C;将标定参数集C传递到需要进行跟踪的设备端准备进行实时运算;对定点图像进行运动目标检测,获取运动目标在当前定点的具体坐标位置,将该坐标用参数集C进行运算,获取到运动目标所对应的动点的PTZ坐标;将PTZ坐标传递到动点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动点PTZ进行目标跟踪。本发明通过形成定点和动点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由定点进行大场景监控,并进行运动目标检测,解决了球机设备监控场景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广场、站台等场景的监控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目联动PTZ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监控 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当前的需求不仅需要能 看到监控场景的目标,还需要看到目标的细节以及目标的行为轨迹,普通摄 像机只固定监控一个场景,当目标离开监控场景时,就无法再连续监控到目 标的行为,无法准确看清较远目标的细节,比如脸部特征等。
云台或球形摄像机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人工控制云 台或球形摄像机的ptz运动来达到跟踪目标和看清细节的目的。但是在很多 应用场景中,需要监控一个较大的场景(如广场、站台等),单独的球机无 法达到大场景金控的要求;很多应用场景还需要快速抓取目标细节或者大范 围跟踪目标,而且要尽量不漏掉目标,这种情况下,人工控制PTZ去抓取目 标的方法会受到人的生理构造限制,无法快速准确达到目的;普通球星摄像 机在推近到一个目标时,原先场景中的其他目标必然会离开监控画面,导致跟踪一个目标而漏掉很多其他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多目联动PTZ跟踪方法,以解决球机设 备监控场景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广场、站台等场景的监控需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目联动PTZ跟踪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ⅰ)对于每一个定点画面,都与动点画面进行手动或自动对应坐标的 标定;
(ⅱ)利用步骤(ⅰ)标定得到的对应点对的坐标集,计算出标定参数 集C;
(ⅲ)将标定参数集C传递到需要进行跟踪的设备端准备进行实时运算;
(ⅳ)对定点图像进行运动目标检测,获取运动目标在当前定点的具体 坐标位置,将该坐标用参数集C进行运算,获取到运动目标所对应的动点的 PTZ坐标;
(ⅴ)将PTZ坐标传递到动点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动点PTZ进行目标 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ⅰ)中手动标定的方法为:在定点图像上选取1 个特征点记录其图像上的水平垂直坐标,然后控制动点PTZ,将动点的图像 中心移动到定点上选取的特征点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总共选取不少于4 组定点特征点坐标和动点PTZ坐标,将动点PTZ坐标转换成动点的图像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ⅰ)中自动标定的方法为:控制动点PTZ,使动点 的画面和当前正在标定的定点画面重合,并记录下当前的PTZ坐标,运用已 知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的算法在定点和动点图像中找到置信度最高的4组匹配 特征点对,记录4组特征点对的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ⅱ)中参数集C指的是每个定点都计算一个和动 点匹配的参数集合C,参数C用5个成员表示{dx,dy,fx,fy,PT},分别 表示定点图像和动点图像的水平偏移量,竖直偏移量,水平缩放比,竖直缩 放比,参考点PT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ⅳ)中运用参数集C进行运算,获取到运动目标 所对应的动点的PTZ坐标,将定点检测到的运动目标的坐标通过参数集C的 值,计算出动点的PTZ,使得运动目标处于动点画面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1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