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0870.X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5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宝粤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河宕村委河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悬浮物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10nm-0.1um之间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水产生的浑浊现象,也都是由此类物质所造成。
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有时也称为悬浮固体或悬浮胶体。它分有机和无机两大部分。有机部分大多数是碎屑颗粒,它们是由碳水化合物(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见蛋白质)、类脂物(见类脂物)等所组成。无机部分包括陆源矿物碎屑(例如石英、长石、碳酸盐和粘土)、水生矿物(例如沉淀的海绿石和钙十字石等硅酸盐类、碳。
悬浮物包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两类:
(1)有机组分。主要是生物残骸、排泄物和分解物,由纤维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2)无机组分。包括石英、长石、碳酸盐和黏土等来自大陆的矿物碎屑,在海水化学过程中所生成的硅酸盐等。
悬浮物的处理通常是水处理的第一步或第二步,对于悬浮物的有效处理是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其不断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包括:
吸附池,所述吸附池中布设有若干吸附桩,所述吸附桩由桩底和布设于所述桩底之上的桩体构成,所述桩体的外壁由网状高分子材料环绕生成,所述桩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容置有颗粒状吸附剂,废水透过所述外壁与所述颗粒状吸附剂接触;
所述吸附池底部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依次铺设有多孔层和过滤层;
所述吸附池侧壁开设一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入水口用于废水流入;
所述吸附池底部与一漏斗型管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漏斗型管道入口的形状与所述吸附池底部的形状一致,废水经由所述漏斗型管道的出口流出所述吸附池。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层由多孔状高分子材料铺设而成,所述多孔状高分子材料间隙均匀放置有经改性处理后的一种或多种生物吸附剂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铺设有树脂覆膜砂芯,砂芯孔径为20-40um。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池为方形、三角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池中吸附桩的数量为10-30个。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层还包括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用于将所述多孔状高分子材料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吸附剂颗粒的直径为20-6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所述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能够通过设置吸附桩实现对于废水悬浮物的第一次过滤,并通过在废水经由吸附池底部渗透出去的过程中设置多孔层和过滤层实现对于废水悬浮物的第二次过滤,通过吸附池对废水悬浮物的二次过滤达到了充分过滤悬浮物的目的,提升了悬浮物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吸附池,2-吸附桩,21-桩底,22-桩体,3-多孔层,4-过滤层,10-入水口,100-第一控制阀,5-漏斗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废水中悬浮物吸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吸附池1,所述吸附池1中布设有若干吸附桩2,所述吸附桩2由桩底21和布设于所述桩底之上的桩体22构成,所述桩体22的外壁由网状高分子材料环绕生成,所述桩体22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容置有颗粒状吸附剂,废水透过所述外壁与所述颗粒状吸附剂接触;
所述吸附池1底部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依次铺设有多孔层3和过滤层4;
所述吸附池1侧壁开设一入水口10,所述入水口10与第一控制阀100连通,所述入水口10用于废水流入;
所述吸附池1底部与一漏斗型管道5入口连接,所述漏斗型管道5入口的形状与所述吸附池1底部的形状一致,废水经由所述漏斗型管道5的出口流出所述吸附池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宝粤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宝粤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0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组合式AAO池的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