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型氯化氢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50665.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倪凡;潘波;初乃波;于天勇;黎源;孙家宽;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氯化氢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再生 应用 | ||
1.一种负载型氯化氢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多孔氧化铝和多孔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为载体,在载体上接枝硅烷偶联剂;
(2)将叔胺化试剂与接枝有硅烷偶联剂的载体接触反应,以使所述载体上负载有叔胺基团;
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带有胺基或卤素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其中,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时,叔胺化试剂为卤代烷烃;所述卤代烷烃包括式(I)为X-R5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式(I)中的X为卤素原子,R5为碳原子数2-14的烷基;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卤素的硅烷偶联剂时,叔胺化试剂为仲胺化合物;仲胺化合物为:R6-NH-R7(VI);其中,式(VI)中的R6为碳原子数3-14的烷基,R7为碳原子数3-14的烷基;
步骤(2)中,将叔胺化试剂与接枝有硅烷偶联剂的载体在40-150℃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为8-24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氧化铝或多孔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0.2~4mm,BET比表面积大于等于200m2/g,孔容大于等于0.3mL /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伯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所述带有伯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为如下式(II)或式(III)的化合物:
H2N-R1-Si-(O-R2)3(II),
H2N-R1-Si-(O-R2)2(R3)(III);
其中,式(II)或(III)中的R1为2-10个碳原子的烷烃链段,R2为甲基、乙基或者丙基;式(III)中的R3为甲基、乙基或者丙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2-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链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或(III)中的R1的碳原子数和两倍的式(I)中的R5的碳原子数之和为15-28;卤代烷烃和带有伯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物质的量比为2: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带有仲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所述带有仲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为具有如下式(IV)或(V)所示的化合物:
R4-NH-R1-Si--(O-R2)3(IV),
R4-NH-R1-Si-(O-R2)2(R3)(V);
其中,式(IV)或(V)中的R1为2-10个碳原子的烷烃链段,R2为甲基、乙基或者丙基,R4为连接有2-10个碳原子的碳链基团的胺基;式(V)中的R3为甲基、乙基或者丙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2-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链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V)或(V)中的R1、R4和式(I)中的R5的碳原子数之和为15-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506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