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8173.0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伍黄尧;杨倩;沈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8 | 分类号: | G02F1/1368;G02F1/1362;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栅极层包括多个栅极组,沿薄膜晶体管排列的行方向,每个栅极组包括交替间隔排列的第一和第二栅极组;有源层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沟道组;源漏极层包括多个第一和多个第二源极结构,第一源极结构和第二源极结构对应同一时间段内数据信号的变化值的极性相反;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遮光结构,第一沟道组、第一源极结构和第一遮光结构分别与第一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沟道组、第二源极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分别与第二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沿薄膜晶体管排列的行方向,相邻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电连接。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善了数据信号的变化对测试画面的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中一般包括矩阵排列的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的一一对应电连接,每个薄膜晶体管均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漏极,其中有源层对应栅极的部分为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结构,光线照射至薄膜晶体管的沟道会使薄膜晶体管产生光生载流子而影响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因此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多个遮光结构,使遮光结构与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结构对应设置,有效防止光线照射至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结构使薄膜晶体管产生光生载流子影响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另外,显示面板制成后一般需要对显示面板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时会通过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向对应的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极传输数据信号,供给显示面板进行测试。但是,当数据信号线上的数据信号发生变化时,遮光结构上的电位会因为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作用发生变化,像素电极上的电位也会因为与对应的遮光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发生变化,即数据信号的变化会对显示面板的测试画面造成串扰,严重影响显示面板测试画面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沿薄膜晶体管排列的行方向,阵列基板包括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栅极组和第二栅极组,且设置第一沟道组、第一源极结构和第一遮光结构均与第一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沟道组、第二源极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均与第二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源极结构和第二源极结构对应同一时间段被数据信号的变化值的极性相反,沿薄膜晶体管排列的行方向,相邻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电连接,即与电连接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分别对应的源极结构对应同一时间段被数据信号的变化值的极性相反,使得源极结构上数据信号的变化对电连接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的耦合作用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改善了数据信号的变化对测试画面的串扰,提高了测试画面的显示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矩阵排列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构成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
沿所述薄膜晶体管排列的列方向,所述栅极层包括多个栅极组,沿所述薄膜晶体管排列的行方向,每个所述栅极组包括交替间隔排列的第一栅极组和第二栅极组;
所述有源层包括多个第一沟道组和多个第二沟道组,所述第一沟道组与所述第一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沟道组与所述第二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源漏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源极结构和多个第二源极结构,所述第一源极结构与所述第一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源极结构与所述第二栅极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源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源极结构对应同一时间段内数据信号的变化值的极性相反;
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有源层之间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结构和多个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一沟道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二沟道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一沟道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所述第二遮光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二沟道组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8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