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方法及选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8096.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1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任江波;陈咏涛;周良浩;严金平;白赢游;康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11129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找出 电流 接地系统 单相 接地 故障 回路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和各相相电压值;确定故障相:将记录的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电压值与设定值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比较;并且将每相的相电压值与各相对应的设定的相电压值进行比较找出故障相;采集各回路的零序电流值,将故障相母线接地;在前次采集零序电流后大于1的整数周波时再次采集各回路的零序电流值,将两次采集的值一一对应进行差值比较,并对得出的差值进行排序,找出差值最大的回路即为故障回路。还公开了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系统。本发明实现了查找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自动化控制,保障了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查找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在66kV以下电力系统中大多数采用的是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经高阻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也叫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是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三个线电压仍然对称,相间绝缘能够满足线电压运行要求,所以允许系统带故障运行,不得超过2小时。但发生接地故障后,非故障相相电压会升为线电压,长时间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弧光接地,形成两点接地故障,引起系统过电压,损坏设备,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迅速找到并排除线路故障刻不容缓。
为了能尽快修复故障线路,减轻用户的损失,避免人身伤亡,目前最多的是采用拉路选线的方法排查故障线路。拉路选线需要依次断开每一条线路,由于系统的出线回路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选线的时间较长,选线成功率不高。
因此需要提出新的自动选线方法及系统,能够随时监测电网安全并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找出并隔离故障线路,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保障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方法及选线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毫秒级水平)准确的找到故障线路并进行隔离检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和各相的相电压值,记录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和各相相电压值;
S2.确定故障相:
将记录的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与设定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比较;并且将每一相的相电压值与各相对应的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
当记录的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小于设定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并且各相的相电压值相等时,返回步骤S1中;
当记录的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大于设定的开口三角形电压值时,相电压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故障阈值的相为故障相,执行下一步;
S3.采集各回路的零序电流值,记为Ij,j表示第j个回路;将故障相母线接地,在前一次采集零序电流后的整数倍周波(大于1个周波)时刻再次采集各回路的零序电流值I’j,将Ij和I’j一一对应进行差值比较,并对得出的差值进行排序,找出差值(绝对值)最大的回路即为故障回路。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确定故障相后20ms控制故障相母线接地。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Ij与I’j的采集时间间隔为20ms的整数倍,但大于1倍。
本发明还公开了快速找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回路的选线系统,包括检测开口三角电压以及各相电压的电压检测单元、零序电流检测单元、选线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故障相母线接地的通断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8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