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钎焊的动力电池水冷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5764.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波;赵孟;盛力;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钎焊 动力电池 水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钎焊的动力电池水冷板。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对能量密度、电芯均衡性等也相应提出要求。伴随着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相应的热流密度也随之提高,散热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影响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而且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传统的自然冷却、风冷逐渐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传统水冷系统运用到动力电池系统后,造成重量大幅度增加,并且在整体均热方面效果不够理想。其中最核心的换热机构是水冷板,适合动力电池系统的水冷板成为限制水冷系统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钎焊的动力电池水冷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钎焊的动力电池水冷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扣合在所述下板上并与所述下板钎焊固定,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串联且并排布置的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所述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并排设置;所述上板与所述进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液口,所述上板与所述出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液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水冷板仅由上下两块板复合而成,结构简单,耐压性好,不易泄露,重量轻,换热效率高;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性;上下板通过钎焊固定,生产效率高,减轻了电池模组水冷系统的重量,提高了水冷板换热能力,具有好的温度均匀性,适合大批量快速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进液流道为多条且相互串联成一弯道,所述回液流道为多条且相互串联成一弯道,多条所述进液流道和多条所述回液流道一一对应且并排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均设置为弯道,方便集成到下板上,使水冷板的均热性好、精度高,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性。
进一步,多条所述进液流道相互平行布置,多条所述回液流道相互平行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条进液流道和多条回液流道均平行布置,使得水冷板的均热性能好。
进一步,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回液流道分别为3条。
进一步,所述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均通过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下板的内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冲压方式将进液流道和回液流道形成于下板的内侧,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下板与所述流道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冲压形成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流道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冲压的方式在所述流道内形成多个凸起,可有效增强水冷板整体的耐压性能,凸起可形成扰流结构,保证流体流过水冷板的流道时,形成湍流,增强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多个所述凸起均与所述上板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凸起与上板焊接固定,可对上下板之间的流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了水冷板整体的耐压性能。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周侧面为球面结构,所述凸起的端面为平面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凸起的周侧面设置为球面结构,方便冲压成型的同时,也避免对水流产生过大的阻力,使得水流流经凸起周侧面的时候可以沿球面顺利通过,不会产生激流;将凸起的端面设置为平面,方便凸起与上板之间的焊接固定。
进一步,多个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流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凸起均匀分布在流道上,使得流道内的不同区域都能够均匀形成湍流,整个流道内的流体更加稳定,增强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流道中的多个凸起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排布成若干列,所述流道中的相邻两列凸起错位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相邻两列凸起错位布置,使得流道内的流体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水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电池水冷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力电池水冷板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动力电池水冷板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液冷板的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的热管理耦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