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5393.8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3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芳;马俊;方存松;李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碎石和砖骨料混合作为粗骨料,以硅灰、木质磺酸钾和硅酸钠混合作为增强剂,再加入水泥、乳化剂和水制得。本发明所得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达到0.82mm/s,属于高效透水路面材料,透水性能优越;抗压强度达到35.6MPa,符合G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的标准;内照射指数(IRa)为0.10、外照射指数(Ir)为0.17,符合A类装饰装修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在城镇改造方面,城镇原先的土地路面大面积被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不透水的路面所替代。同时,城市中建筑群密集,再加上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这类不透水路面,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从而便形成了热岛效应。另外,多雨地区的城市在现有的排水系统下,遇到短时间的大雨,会加重排水设施的负担,影响排水效果,从而可能会造成短时间低洼处的洪涝灾害。
目前,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多集中在城市绿色植被和增加地表下垫面的比例,其不足在于:城市路面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差,雨水不能够渗入到地下,最终将使得地表植被因地下水的缺失而造成植被无法生长,影响绿化,反而使其投资与运行成本均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以及控制地下水位的轻质高强高透水混凝土材料。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其各原料按重量份的构成为:
水泥 19~21份;
粗骨料 72~74份;
水 6~8份;
增强剂掺量为水泥总质量的3.8%;
乳化剂掺量为水泥总质量的1.0%;
其中:所述粗骨料由碎石和砖骨料按质量比2:1混合而成;所述增强剂由硅灰、木质磺酸钾和硅酸钠按质量比12.26:3.3:0.01混合而成。
具体的:
所述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碎石的粒径范围为5mm~10mm,所述砖骨料的粒径范围为5mm~22mm。
所述硅灰的平均粒径在0.15~0.20μm范围,比表面积在15000~20000m2范围。
所述木质磺酸钾的木质素含量≥50%、堆积密度在0.3~0.4g/cm3。
所述硅酸钠的模数为3.2~3.3、波美度为4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碎石和砖骨料混合均匀,获得粗骨料;将木质磺酸盐加入硅灰中,混合均匀,再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获得增强剂;
(2)在粗骨料中加入乳化剂和占总水量一半的水,搅拌均匀,获得组分A;将水泥和增强剂混合、搅拌均匀,获得组分B;
(3)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剩余的另一半水,继续搅拌均匀,出料,再经摊铺、养护,即获得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
本发明的混凝土产品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碎石和破碎后的建筑垃圾砖作为粗骨料,加入水、增强剂和乳化剂,充分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53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