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4319.4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99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胃脘 疼痛 内服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胃脘疼痛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胃痛属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胃腕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胃脘疼痛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胃脘疼痛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胃脘疼痛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以解决胃脘疼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胃脘疼痛。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150~260g、茯苓90~160g、黄芪150~360g、柴胡30~100g、橘红30~150g、焦白术60~160g、白芍60~160g、木香30~120g、厚朴30~120g、炒杭芍50~160g、生山楂90~160g、神曲60~160g、枳壳30~100g、法半夏30~100g、青皮30~100g、干姜30~120g、延胡索80~160g、郁金30~120g、吴茱萸15~60g、香附50~120g、三七30~100g、白蔻仁30~7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180~230g、茯苓100~140g、黄芪180~320g、柴胡38~90g、橘红38~130g、焦白术70~140g、白芍70~140g、木香38~105g、厚朴38~105g、炒杭芍58~140g、生山楂100~140g、神曲70~140g、枳壳38~90g、法半夏38~90g、青皮38~90g、干姜38~105g、延胡索90~140g、郁金38~105g、吴茱萸20~52g、香附52~105g、三七38~90g、白蔻仁38~6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党参200g、茯苓120g、黄芪260g、柴胡80g、橘红115g、焦白术120g、白芍120g、木香95g、厚朴95g、炒杭芍120g、生山楂120g、神曲120g、枳壳80g、法半夏80g、青皮80g、干姜95g、延胡索120g、郁金95g、吴茱萸45g、香附95g、三七80g、白蔻仁52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A、除辅料外,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和淀粉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备成水丸(其水丸的粒度为:3.8mm~4.0mm),进而烘干,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剂药物以每日3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6.5g/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2~4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党参,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
柴胡,性味:苦、微寒,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未经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4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