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紧急降落功能的悬挂空铁牵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4180.3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6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君;官海君;叶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0 | 分类号: | B61B12/00;B61B12/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紧急 降落 功能 悬挂 牵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紧急降落功能的悬挂空铁牵引系统,包括动力牵引架、悬挂空铁、从动轮组和主动轮组,所述动力牵引架中部和后端分别设有一套从动轮组,所述动力牵引架的前端设有一套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轮毂、传动轴、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动力牵引架上,所述传动轴外端与主动轮毂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向下设置,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电刷与设置在悬挂导轨顶部的高压导线连接。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悬挂空铁在高空迅速平稳的降落到地面。解决了悬挂空铁牵引系统结构复杂,动力小,动力牵引系统与悬挂空铁配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式空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紧急降落功能的悬挂空铁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此,城市规模迅速壮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出行量越来越大,这种出行量的增加,并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而是已经扩散到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
现有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汽车拥堵现象。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出行量的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由于空轨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基于建设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空中列车即以悬挂的方式在空中轨道下方运行的列车。这种列车最早出现在德国,已投入商业运行。同地铁及轻轨相比,悬挂式空中列车具有造价低,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
由于空铁轨道架空设置,车辆吊设于轨道的下方,故用于空轨列车的牵引系统区别于传统列车底部的牵引系统,要求空轨列车的牵引系统体积小、牵引系统中牵引电机散热效果好,进一步优化由于空轨列车驱动的牵引系统,可为我国空轨列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车辆在轨道梁的下方运营,车辆和轨道梁之间依靠转向架进行连接。由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整体横向刚度不足,造成了悬挂式单轨交通运营时产生较大的横向晃动,使得车辆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推广。
另外,由于悬挂式空铁是悬挂在空中,一般悬挂高度在5m左右,一旦空铁在高空发生意外情况,就需要对空铁内的乘客实施救援,现有悬挂式空轨列车的逃生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等待地面救援,通过地面救援车辆、器械将乘客安全转移到地面;二是乘客通过列车自备的绳梯滑落至地面。
现有的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方法一:等待地面救援,缺点是过于被动,且受地面交通影响较大,很可能出现救援不及时现象。方法二:通过列车自备绳梯滑落,缺点是乘客在滑落过程中容易受伤,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所有乘客转移到安全地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急降落功能的悬挂空铁牵引系统,解决悬挂空铁牵引系统结构复杂,动力小,动力牵引系统与悬挂空铁配合的问题,另外目前的悬挂空铁通过动力牵引系统牵引转向复杂,容易导致列车出现晃动的问题,还有现有悬挂空铁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降落在地面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紧急降落功能的悬挂空铁牵引系统,包括动力牵引架、悬挂空铁、从动轮组和主动轮组,所述动力牵引架中部和后端分别设有一套从动轮组,所述动力牵引架的前端设有一套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轮毂、传动轴、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动力牵引架上,所述传动轴外端与主动轮毂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向下设置,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电刷与设置在悬挂导轨顶部的高压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4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