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3712.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宋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意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带式搅拌 刮壁 壁板 搅拌装置 反应釜 搅拌轴 螺带式 主动式 螺带 高黏度流体 搅拌效率 周向交错 热效率 连接轴 中心槽 带式 减小 流体 紊流 下端 种螺 滞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螺带式搅拌浆及主动式刮壁板,其中搅拌轴下端安装在螺带式搅拌浆端部的中心槽内;螺带式搅拌浆中相邻螺带之间周向交错90°;主动式刮壁板依次安装在螺带式搅拌浆中的螺带连接轴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减小了反应釜中高黏度流体的滞留区域,换热效率提高了5~6倍;2、利用螺带式刮壁技术增加了反应釜中流体在搅拌过程中的紊流,提高了搅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食品或制药行业的反应釜搅拌装置,尤其涉及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作为一种物料反应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或制药行业,以完成硫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反应釜搅拌器主要有浆式、推进式和涡轮式,其中浆式搅拌器采用叶片焊接或栓接在轮轴上,主要用在液-液体系中用于混合、温度均一,在固液体系中多用于防止固体沉降。推进式搅拌器主要用于低粘度流体中,搅拌时,流体由桨叶上方吸入,下方以圆筒状螺旋形排出,在搅拌时流体的湍流程度不高,适用于低黏度、流量大的场合。涡轮式搅拌器分为开式和盘式两类,应用比较广泛,能处理黏度范围很广的流体。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将片式搅拌浆设置在竖直搅拌轴上的方式,通过反应釜顶部的电机驱动搅拌轴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浆旋转。当反应釜体积较小时,此结构可以使用要求;当反应釜体积较大时,由于物料只能受到水平方向的离心力,因此物料只能在同一平面内运动,不能上下运动,导致各层之间的物料不能充分混合,进而造成搅拌不均匀。为了提高搅拌质量,只能延长搅拌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以实现对高黏度物料的快速均匀、充分搅拌。
技术方案: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螺带式搅拌浆及主动式刮壁板,其中搅拌轴下端安装在螺带式搅拌浆端部的中心槽内;螺带式搅拌浆中相邻螺带之间周向交错90°;主动式刮壁板依次安装在螺带式搅拌浆中的螺带连接轴中部。
螺带式搅拌浆包括若干个圆周交错排列的螺带及连接螺带的螺带连接轴。
螺带式搅拌浆与搅拌轴底端均与端盖连接。
搅拌轴与螺带式搅拌浆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
螺带式搅拌浆与端盖之间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
工作原理:利用搅拌浆在高粘度流体对高粘度流体的剪切能力,螺旋式搅拌浆中相邻螺带之间周向交错90°,提高了剪切作用力,从而增加了物料搅拌的紊流区,提高了搅拌效率,减小搅拌死角,使得反应釜中的物料能够充分均衡地发生反应,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减小了反应釜中高黏度流体的滞留区域,换热效率提高了5~6倍;2、利用螺带式刮壁技术增加了反应釜中流体在搅拌过程中的紊流,减小了搅拌死角,提高了搅拌效率,使得反应釜中的物料能够充分均衡地发生反应,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装配图;
图2为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螺带式刮壁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搅拌浆2及主动式刮壁板3,其中搅拌轴1下端安装在搅拌浆2端部中心槽内;搅拌浆2包括若干个圆周排列的螺带21、连接螺带21的螺带连接轴22;若干个主动式刮壁板3依次安装在螺带连接轴22外侧中部。
搅拌轴1绕自身轴线呈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带动搅拌浆2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在旋转的同时,螺带连接轴22上的主动式刮壁板3紧贴釜壁,将釜壁上的物料刮掉与釜内的高温或低温物料再次混合。其中加热状态时,搅拌轴1带动搅拌浆2顺时针旋转,流体向上翻腾。快速混合与清洗状态时,搅拌轴1带动搅拌浆2及主动式刮壁板3逆时针旋转,流体向下翻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意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意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